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
“战疫情、保春耕、促生产”,农事指导之红花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室
       红花是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与河南省四优四化重点研究和推广的中药材之一,集药用、油用、食用、染料和饲料等用途于一身,其花冠、籽实、茎叶和秸秆等都可以综合利用。红花籽油号称“亚油酸之王”和“维生素E之冠”,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红花花丝可提取天然黄色素、红色素和8种黄酮类物质,是应用于药物、高档食品和高档化妆品等方面的天然色素,是治疗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产后瘀血及跌打损伤等的传统中药材。红花幼苗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铁、磷、钙,可作为一种绿色蔬菜食用。红花是1963年版至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药物,是常用大宗中药材。河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红花道地产区,已有2000多年的红花栽培历史,道地药材“卫红花”以“量高质佳、蕊长色红、手抓油润、使劲攥不会折”的道地特性,享誉中外。目前我省红花药材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正处于播种期、苗期、莲座期或伸长期,因此要抓住当前农时,做好红花春季播种及当前田间栽培管理,为后期红花药材的优质高产及增产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播种期
        红花在河南及相近生态区一般采用秋播或者春播。秋播宜晚,以冬前小苗有6~7片真叶为宜。春播宜早,2月底前播种。河南地区秋播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至11月15日,从北往南播期逐渐推迟。若在海拔较高、冬季有霜冻的地区,可适时推迟播种,避免红花在莲座期遇到低温霜冻天气而遭受冻害。各种植区应根据海拔高低,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在雨季结束前,充分利用后期雨水适时抢墒播种,以保证苗全、苗齐。
       2. 播种量
       适播期内,早播地一般亩播量2.5kg~4.0kg。延迟播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亩播量条播最多不能超过5.5kg;机械和人工撒播不超过7.0kg。贫瘠地、水分供应不足的宜密植,反之,宜稀植。
       3.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播种时可根据预防治的病虫害的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药剂拌种。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穴播和撒播等方法,但以条播为主,既有利于中耕、除草、培土和灌溉,又可节省生产用种,20~50cm行距开沟,沟深3~5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轻微镇压覆土即可,播种量30~60kg/hm2。穴播按45cm×5~10cm或者60cm×5cm,播种量15kg/hm2左右。
       4. 查苗、补苗
       红花播种后6~10d出苗,出苗后3~4叶时及时查苗、补苗。播种后出现缺苗、烂苗的,将种子催芽后及时补种或者结合间苗带土移栽,移栽时要尽量多带土,少伤根,在阴天或者晴天的下午进行,移栽后浇足结根水。查苗、补苗后加强管理,达到长势、长相与大田基本一致。
        5. 间苗、定苗
        春播红花,苗高10 cm左右间苗,苗高20 cm左右定苗。秋播红花,入冬前进行间苗,次年春天定苗。具体定苗数量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品种等因素而定,一般亩留株数1.0-1.3万株为宜。随着天气转暖,气温上升,红花将由莲座期转向茎杆伸长期,如果播种量大,苗多,不及时间苗,会形成高腿弱苗现象。
        6. 水肥管理
       红花耐旱怕涝,在出苗前、越冬期(秋播)、现蕾期和开花期应保持一定的土壤温度,遇干旱时适当浇水,要少量多次,严禁大水漫灌和用水量偏大,否则将造成大量死苗。多雨时开沟排水,保证雨后田间无积水。定苗或补苗后浇足结根水,促进缓苗。红花整个生育期出现缺水症状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对底肥不足或有脱肥症状的田块,每亩应追施5~10kg三元复合肥。红花全生育期需纯氮18.5-23.0kg,五氧化二磷4.6-5.0kg,氧化钾18.5-23.0kg。红花伸长期结合施肥培土,于分枝期及现蕾期亩施尿素10kg或碳酸氢铵30kg。
       中原地区地力较肥沃,春季升温快,容易形成株高偏高现象,一方面容易倒伏,另一方面采摘花丝困难,所以,在茎杆伸长初期和中期,根据地力和长势,适当喷洒控制株高的药剂(如矮丰)。同时,加喷一部分0.5%磷酸二氢钾和0.2%硼砂溶液,更有利于形成壮苗和开花结实。
        7. 中耕除草、追肥、培土
       红花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春播红花分别在幼苗期、伸长期的初期和植株封垄前进行中耕除草。秋播红花的苗期较长,应适当增加中耕除草的次数。红花苗期追肥应前轻后重,通常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植株封垄后一般不再追肥。红花成株花序位于枝顶,重量较大,易倒伏,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做到通气、保水。中耕时宜浅不宜深,避免伤根。人工中耕,既可以除草,也有利于提高地温和保墒。对种植面积大、杂草严重的地块,可以进行化学除草。苗前封闭除草用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配合使用除草效果好,农药残留少;对已出苗的红花田仅用二甲戊灵除草效果稍差,但可以减少药害对红花苗期的影响。
        8. 病虫害防治
        防治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用5%地亚农(二嗪磷)颗粒剂每亩可用2.5kg~3.0kg;或出苗后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mL~300 mL,拌细土15 kg(或炒熟的麻饼、豆饼)均匀施入田内。
        防治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与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混合液喷施,一般宜在发病初期用药,全田喷雾1~2次,间隔时间为15d~20d。
        蚜虫是红花田中比较常见的害虫,春季随气温上升,注意观察,及时防治。蚜虫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黄板诱杀和释放食蚜蝇、瓢虫和蚜茧蜂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或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害虫。化学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可用70%吡虫啉2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在红花伸长期和分枝期分别进行喷施。
        9. 打顶时间
        为了促进红花侧枝的生长及便于机械化采收,在红花分枝前对红花进行打顶处理,待红花长至40厘米时,打去顶芽。当红花生长1米左右,对长势健壮,肥料充足的单株摘除顶芽,可以促进分枝增多,增加花蕾数量,提高产量。
        特别强调:做好上述田间管理的同时,必须做好疫情防护,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多喝水,田间作业完毕时全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