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农村版)》:产业升级提速看“豫菌”

《河南日报(农村版)》,4月16日:第01版,头版


提高出菇率,减少碳排放,我省平菇栽培技术攻克产业发展痛点——
产业升级提速看“豫菌”


   □本报记者李丽
    10年试验,自主选育2个平菇新品种,6项发明专利,首次实现菌袋成功率100%……日前,一项新成果为平菇产业从根儿上“升级提速”,同时解决困扰产业发展的环保高效问题,该科技成果目前已完成登记。这是记者近日从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获得的消息。
    作为领跑全国的头号产业,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年产值397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500亿元,年出口额16亿美元以上,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70%。

出菇率首达100%优质菇率提升50%以上

    菇农最关心的就是品质和产量,该成果直击出菇率和优质菇率。
    “菌袋成品率提高到100%,优质菇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以上。”作为国内食用菌产业的一线专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金霞在成果评价会上表示。
    该项成果“平菇发酵料栽培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与应用”,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玉亭、孔维丽研究团队经过10年的反复试验论证,目前在多地已经获得推广应用。
    “此项技术首次建立了发酵培养料的质量评价指标,与之相配套的平菇品种,发明了便于菇农操作的图卡+试纸条检测发酵质量技术,对于产业引领作用明显,在国际上更是首次对机理梳理清晰。”张金霞说。
    “我现在有3座平菇大棚,每年种4万至5万袋。以前菌袋时不时会坏,有时候坏半袋,有时候一袋全坏完,出菇的产量和品质没保障,心里没底儿。现在用了这项新技术,发放了比色卡、试纸条,袋子再没有坏过,产量还比以前提高了。”在辉县市的一座平菇大棚内,菇农王城市介绍说,“每袋毛收入4.5元,比之前提高了一成,除去综合成本,我一年下来毛收入小20万元呢。”
    资料显示,从2019年起,作为农业主推技术,三年间,该技术累计在豫、鲁、冀、晋广泛推广应用,累计推广26.3亿袋,新增经济效益达36.2亿元。以主产区辉县市为例,目前该市平菇种植规模约9000座,年产值超过10亿元。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介绍,目前冀屯镇平菇从业者已超5万人,该镇现有平菇大棚约3000座,其中发酵料(新技术)推广种植面积占2800座。按每户种植平菇大棚2至3个计算,每户年均收入达5万到10万元。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孔维丽表示,科研人员不仅要考虑把蘑菇种成,还要琢磨让技术更简化,收益更高、更稳定。

“品种+技术”彻底攻克产业痛点

    目前,我省食用菌两大栽培品种是香菇和平菇。作为我省第二大栽培品种的平菇,因种植成本低廉、收益高,菇农关注度也高。“在河南,有39个县把食用菌作为优先发展产业,食用菌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超83亿元,带动脱贫户数约7.5万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表示,食用菌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55.6%的贫困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抓手。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玉亭说,我省食用菌产业连续17年稳坐全国头把交椅,产值和出口额均居第一位。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科技支撑。最难的是菌种,用了五年多时间,按照现有的品种不停地进行配对,几千个最终出来一个。目前,自主选育出两个适合发酵料栽培的品种。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通用的还是熟料技术,孔维丽的“新成果”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制备平菇培养料,实现开放环境接种平菇菌种,替代“高温灭菌制备培养料、无菌环境接种”的传统模式,减少高温灭菌锅炉燃煤消耗带来的空气污染。孔维丽表示,现在的“发酵料”技术,可以实现无须燃煤或电,“发酵料+开放点种”,“对于业内来说,通过‘品种+技术’,从根本上把产业自信给提上来了!对于老百姓而言,这项技术直接应用,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收入,科研人员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很自豪。”

科技“出手”环保与产业实现协同推进

    近年来,温室效应、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农业生产领域,传统的增温方式(燃煤、燃油等)存在能耗高、安全性低、空气污染等问题。平菇栽培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采用熟料栽培模式,主要是靠燃煤,因此产业耗能和环保方面对产业后续发展压力一直存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评价,现在的新种植技术是一种环保、节能的绿色生产方式,较以前节能33.3%-38.5%。
    “如果产业技术转型升级跟不上,环保整治势必会影响和制约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造成食用菌产业大幅度萎缩。”张玉亭表示。
    就在此前,省生态环境厅几次协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等,就产业环保问题进行座谈,“煤改电”后面临的是成本增加、效益降低,随之影响的是种植户的热情。
    “发酵料技术可以实现环保节能、设施简单、技术简化、优质高效的栽培,既满足环保要求,也实现了富民增收。”张玉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