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经济报》:郑麦136:大国有重器 小麦“芯”标杆

《河南经济报》,2022年623日,现代农业,第8版  


郑麦136:大国有重器 小麦“芯”标杆


        高产攻关田亩产历史性突破1900斤,千亩示范方亩产1600斤左右,万亩示范方亩产1500斤左右,黄淮麦区普遍高产,央视新闻频道连续4年进行报道;种植面积逐年成倍增加,种子繁育增长速度连续3年赶不上推广面积的增长速度,今年秋播种子春节前已经预订完毕;2022年所供应的种子,由省农科院以严格的三圃制进行优中选优,纯度更高、抗性更强、产量更高……这就是具有多抗广适、高产稳产、品质稳定、绿色高效等显著特征,且一马当先“领秀”黄淮麦区的“郑麦136”。

  大国有重器,小麦“芯”标杆。“郑麦136”已成为继2020~2021年度河南种植面积第一的“郑麦379”之后又一强势品种。 

    

    产量篇:“高产争霸”此起彼伏
  6月4日,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郑麦136”高产示范田内,焦作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的验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小麦测产验收办法,扣除0.5%杂质,以国家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为13%计算标准水分,不计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平均亩产1900.2斤,超出去年全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100多斤。
  6月11日,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对内黄县新型职业农民杨春林种植的“郑麦136”高产高效示范田进行实打验收,示范田面积60亩,实收面积2.97亩,平均亩产1761.6斤,创内黄县小麦产量新高。
  “花庄镇三官庙村李贺年家亩产1610斤、玉山镇火龙庙村李国幸家亩产1580斤、槐树乡高庙村郭富中家亩产1520斤……”遂平县种粮大户李智威告诉记者,“郑麦136”亩产超一般品种一两百斤。
  延津县种植大户李忠义是“郑麦136”的忠实粉丝,这几年靠繁育“郑麦136”种子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据介绍,该县司寨乡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在小仲村、里士村、南秦庄村种植“郑麦136”1.4万亩,平均亩产1500斤左右。
  “好得很,好得很!”听说记者打听“郑麦136”的生产表现,正阳县种子代理商王红声连声称赞。王红声从2018年开始在正阳县示范推广“郑麦136”,今年实现大面积高产。
  豫南、豫西地区岗坡地、旱薄地较多,是我省传统的小麦中低产区域。6月1日,经实打验收,邓州市汲滩镇一块种植“郑麦136”的田地,平均亩产高达1752斤;汲滩镇井村九组村民张建军种了21亩“郑麦136”,平均亩产1710斤。
  “好品种加上精细化管理,‘郑麦136’大面积亩产不低于1400斤,其中最高亩产达到1800斤。”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群众韩秀好高兴地告诉记者。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小麦生产条件较差,基本上是粗放式管理,靠天吃饭。眼下收获的常规小麦品种亩产多在600~800斤。当地种子经销商纵兆州去年销售了100多万斤“郑麦136”种子,在今年出现春旱和倒春寒的情况下,一般亩产1300多斤,1400多斤的地块也很常见。
  安徽省淮北市经销商胡克乾告诉记者,因为抗性不过关,所以河南小麦品种很难进入淮北地区,但“郑麦136”打破了河南小麦抗病性不强的缺陷,不但抗性好,而且更稳产高产。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群众徐伟华种了150亩“郑麦136”,平均亩产(实打)1439斤。“郑麦136”在当地表现良好,既耐倒春寒又抗病、抗旱,大部分亩产在1300~1400斤。
  据经销商魏永介绍,去年秋播安徽省涡阳县种植了近10万亩“郑麦136”,亩产在1300~1400斤,高产地块在1500斤以上。
  安徽省利辛县经销商陈刚原来代理的没有大品牌种子,但是自从代理“郑麦136”后,不但小麦种子卖得好,还带动了一些玉米种子大品牌主动与他合作,其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乡镇代理商也因为代销“郑麦136”生意越来越好,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去年陈刚推广“郑麦136”种植面积七八万亩,产量稳定在1400斤左右。
  安徽省蒙城县种植大户岳春龙今年种了2000多亩“郑麦136”,亩产1300~1400斤,连续两年种植单产都比当地其他品种高二三百斤。
  湖北省襄阳市种植大户李成林种的“郑麦136”生育期内一水未浇,亩产比一般小麦高出100多斤,这个品种在当地很受欢迎。
  陕西省鄠县群众张博是当地“郑麦136”的总经销商,2021年秋播时推广面积10万亩,也是一水未浇,亩产普遍在1300~1400斤。据悉,当地其他品种小麦一般亩产在1000~1200斤。
  记者电话采访湖北省老河口市经销商吴龙时,他表示:“推广的3万亩‘郑麦136’,平均亩产都在1200斤以上,大部分亩产1300~1400斤。”
  今年江苏省小麦种植区遭遇罕见的干旱,不少地区自3月中旬至今未有效降雨,灾情严重的地区农作物早衰明显。江苏省丰县经销商张志伟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推广的五六万亩“郑麦136”同样遭受了严峻考验,但这个品种抗旱性强,亩产仍然保持在1200~1300斤。
  由于“郑麦136”大面积种植,豫北、豫东等传统高产地区出现了大批超高产种植户,豫南、豫西等地区旱薄地产量稳定上升,安徽、湖北、陕西地区产量普遍超出当地主流品种,江苏省部分遭受严重旱情的区域没有明显减产。

  种子篇:就地“抢种”愈演愈烈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面对黄淮麦区各地传来的高产捷报,这是“郑麦136”的经营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独家经营“郑麦136”的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益麦种业”)副总经理、营销总监程广永告诉记者:“进入5月份,特别是麦收开始以来,各地求购‘郑麦136’原种的电话真是应接不暇。然而,今年公司生产的8000多万斤种子早在2021年12月就已被经销商预订一空,缺口1000多万斤。”帝益麦种业销售人员只能对各地求购者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并向对方许诺明年一定保证种子供应。
  自2018年通过省审、2019年通过国审以来,“郑麦136”种植面积逐年成倍增加,连续3年种子繁育生产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市场对种子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郑麦136”推广示范到哪里,经销商和农户就抢购到哪里。每年麦收时节,总有农户把刚从地里收获的种子“抢走”,还有的抢不到就把种子堵在路上不让走……这让帝益麦种业经营人员“叫苦不迭”。
  在南阳,由于“郑麦136”近年表现极好,去年秋播前许多种植户拿着手机刷着介绍“郑麦136”的抖音视频,到乡镇找零售商指名要买“郑麦136”。如果零售商有“郑麦136”的种子,还能带动其他农资的销售;如果说没有,种植户往往转身就走,其他农资也卖不动了。
  在我省各小麦主产区,以及安徽、湖北、陕西、江苏等“郑麦136”推广区域,抢购“郑麦136”的现象总在上演,个别地区因为买不到“郑麦136”原种,还出现了自留种现象。在此,省农科院专家指出,自留种种出的小麦发育期不同步,抗病性降低,造成产量降低,基本上一亩地能减产100~200斤。而今年供应的“郑麦136”种子,都是经三圃制提纯的种子,小麦的病害抗性更强,穗子也比以前稍大,整体产量会更高,因此不建议种植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当种子用。
  “郑麦136”为什么得到众口一词的夸赞和广大种植区域群众的追捧,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优异的抗逆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郑麦136”是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国审小麦新品种。据院县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县(延津县)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吴政卿介绍,“郑麦136”是利用黄淮南片第一麦“矮抗58”和黄淮北片第一麦“济麦22”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可谓双剑合璧、谁与争锋。
  “郑麦136”矮秆抗倒,抗条锈病、叶枯病、白粉病,同时对抗赤霉病表现为超亲遗传,抗逆方面表现突出,先后通过了河南、湖北和国家审定。在近年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郑麦136”先后抵抗了2015年的纹枯病、2016年的赤霉病、2017年的锈病、2018年的倒春寒、2020年罕见高温和持续干旱、2021年的狂风暴雨,连续多年表现出抗逆、稳产、高产的特性。经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郑麦136”在黄淮麦区及长江中下游审定区域深受农民热捧。
  “郑麦136”最高容重可达866克/升,平均容重高达835克/升,高于国家收购的一等麦标准50克左右,容重目前居我省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首位。据当地粮食部门检测,湖北省襄阳市今年收获的“郑麦136”容重达到845克左右;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郑麦136”容重达到850克左右。因该品种容重高、出粉率高,所以不仅好卖,而且价高。“郑麦136”不仅提高小麦产量,而且明显改善面粉品质,促使广大农民更好地“攥紧种子,端牢饭碗”。

  服务篇:技术指导尽善尽美
  帝益麦种业总经理陈学中充满喜悦地告诉记者,今年“郑麦136”大面积丰收高产,充分展现了其顺年高产、灾年稳产的多抗广适特性,为黄淮麦区粮食丰收作出了贡献。
  记者了解到,“郑麦136”能够丰收丰产,除了具有良好的特性之外,帝益麦种业尽善尽美的技术服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帝益麦种业始终牢记“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的宗旨,由省农科院根据“郑麦136”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制定配套的栽培技术方案,种子销售到哪里,帝益麦种业的跟踪服务就扩展到哪里,为小麦生产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帝益麦种业牢记“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把夺取夏粮丰收作为头等大事。去年麦播以来,帝益麦种业坚持分区分类、精准指导,突出抓好晚播工作。小麦出苗后,公司指派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包片,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同时,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载体,采取发放明白纸、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大力宣传小麦管理关键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打通田间管理“最后一米”。对三类弱苗,突出“早”字,抓好“促”字,抓住返青起身关键期,早划锄、早追肥,促苗早发快长。对一、二类麦田,坚持促控结合,抓牢起身拔节期,适时浇水追肥,保苗稳健生长;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做到以控为主,通过推迟肥水、适当重压、深锄断根、化学调控,达到控旺稳壮的目的。返青期结束,“郑麦136”苗情好于预期。
  4月中旬,我省小麦陆续进入扬花期,这是赤霉病防治关键期。帝益麦种业未雨绸缪,指导各地给小麦治“未病”,依据小麦生育进程,实施“见花打药,预防赤霉,兼治条锈,一喷双防”的精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病害流行风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5月疫情防控形势复杂的现状,帝益麦种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开展线上会商、培训和技术指导,召开现场会,培训技术人员,并悬挂条幅、张贴挂图、发放资料,助力实现“应治尽治、应防尽防”的目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陈学中充满信心地说,“郑麦136”今年夏收面积在500万亩左右,秋播种子春节前已预售一空,预计下年推广面积将在700万~800万亩,推广前景广阔,有希望成为黄淮麦区乃至我国小麦的主导品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
  “郑麦136”,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