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农村版)》:科技融入产业 秸秆变废为宝

《河南日报(农村版)》,8月16日:第08版,乡村振兴


科技融入产业 秸秆变废为宝
省农科院与正阳县联手创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循环模式


    □本报记者董豪杰通讯员向立东

    8月8日,正阳县新天地草业公司的厂房内,经过揉丝压块的小麦秸秆正在装车,到了养殖场,这些加工好的秸秆将成为牛羊的美味。
    养殖场的订单源源不断,小麦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农产品。“多亏了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支持,废物变宝了。”公司负责人蒋金锋说。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正阳县榜上有名,与河南省农科院共同开展共建工作。
    秸秆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正是省农科院以科技助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的鲜活注脚。

瞄准短板精准发力

    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正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小麦、花生大面积种植,也带来了秸秆资源处理利用问题。据测算,正阳县每年能够产生小麦秸秆、花生秧等约90万吨。
    种植末端的秸秆,成了“最后”的难题。怎么解决?“秸秆饲料化是秸秆综合利用价值最大化的方式。”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正阳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专题负责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博士马慧慧说。
    饲料化利用,既能发挥秸秆资源利用优势,又能解决处理难题。但守着丰富的秸秆资源,正阳县在收、储、运及加工等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突出,制约秸秆综合高效利用的发展,未能充分发挥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用,急需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自先行县共建创建以来,省农科院充分利用技术、人才、科研优势,多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通过技术指导、对口技术人员培训、龙头企业定点技术服务等,强化政产研学用协作,为正阳县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
    秸秆处理利用难题便是其中之一。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专题责任单位负责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书记闫祥洲说:“《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实施秸秆饲料化行动,秸秆综合利用研发团队瞄准秸秆资源处理利用难题,根据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将科技融入产业中来,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研发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并以示范点带动,全面提升正阳县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助推循环生态农业发展。

秸秆变饲料的正阳实践

    每年小麦、花生收获后,马慧慧就会在正阳县各地收集秸秆样本,检验化验秸秆中饲用成分。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秸秆新产品。小麦秸秆揉丝压块饲草,花生秸秆草粉颗粒、草段、草粉等新产品一经上市,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养殖场(户)、饲料厂等客户,订单不断。
    秸秆喂牛羊,其实并不鲜见,拉回家喂牛,更是农民司空见惯的事儿。但废物利用和变废为宝,有区别。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大量质量稳定、优质的秸秆,至关重要。通过应用推广秸秆粉碎加工调制技术、秸秆制粒加工调制技术、小麦秸秆揉丝压块生产技术和反刍动物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等秸秆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团队将现有的饲草产品进行了优化升级,每吨能够增收约150元。试制的草食动物全混合日粮系列产品,也将逐步推广,将来会有更多种类的秸秆产品走向市场。
    “配方不是一张纸、一个表那么简单。”马慧慧说,牛羊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也不同,要根据牛羊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来科学配比。
    有了秸秆新产品,如何快速推广应用?闫祥洲介绍说,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专家团队还为正阳县“定制”了秸秆收、储、运、加工等一系列新模式。
    在专家指导下,正阳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集成推广了“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电商+”和“订单收购+保底收益”等融合运营和经济发展模式。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样板,夯实“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点面结合”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秸秆资源利用全面提升,增加农民收益,使秸秆加工、处理、应用规范化、产品丰富化,提高秸秆饲料化科学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项目实施县乃至周边秸秆科学利用的健康循环发展,全面解决秸秆资源化利用难题。
    聚焦小麦、花生、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围绕“稳生猪、强花生、小麦有突破”的发展目标,省农科院从技术需求、解决技术难题、建设服务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及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多轮研讨、沟通,制订了共建方案,累计涉及7大类30多项重点任务。
    正阳县委副书记张鹏说,将省农科院的科技力量和正阳的农业优势有效对接,必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结出硕果,必将为推进正阳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