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工作简报(第78期)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工 作 简 报

 

 

 

7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               20168 30


【本期目录】

◆《中国科学报》: 林下养鸡,河南商城精准扶贫出新招

《河南科技报》:科技助力 花生第一大县夺高产

◆《河南日报》:鸡上树 鹅巡逻生态养殖办法多

◆《河南科技报》:花生种植模式新 产业发展迈大步

◆我院在正阳县举行豫南夏直播花生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

 

《中国科学报》,824日:第8版,区域

林下养鸡,河南商城精准扶贫出新招 

“有了这1000多只鸡,我们家脱离贫困就有希望了。”说这句话的是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镇连二塘村的陈六一。陈六一是连二塘村的因病返贫农户,近日,在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王明发博士的帮助下,承包了几十亩林地放养当地特产土黄鸡,数月后就有望摆脱贫困状态。

让陈六一受益的是河南省财政预算项目“优质肉鸡生态放养技术集成与示范”,在该项目的支持下,王明发经过考察,选择了当地肉鸡品种商城土黄鸡,利用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形成了“林、草、虫—生态鸡—鸡粪—土壤”的良性循环,让当地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利用山坡林地进行优质肉鸡生态放养生产,可以让鸡群所处的饲养环境远好于规模化的舍内饲养。”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白献晓说。

据悉,通过这种方式饲养的鸡群,觅食范围大,机体得到锻炼,体质健壮,进而大大减少用药量。饲养出来的肉鸡体内脂肪和水分少,肌肉韧性强。“我们的鸡饲养周期长,味道好,属于高端食品,每只肉鸡能够卖到100块钱,每个鸡蛋能卖到一两块钱。”金刚台镇横山朝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朝龙说。

王明发介绍说,之所以选择林下养鸡,除了能够满足鸡肉品质的提升外,林下养鸡还能为山地林木除草灭虫,鸡粪又能为林木施肥松土,疏松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林木生长,更有利于水土涵养,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这样一来,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无公害土黄鸡不但能满足消费者既要营养又要健康的需求,还能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新路子。”王明发说。

目前,王明发团队已经在金刚台镇连二塘村、河口村和横山村的4个养鸡合作社及商城县河凤桥乡田湾村的2个养鸡合作社,共投放了土黄鸡商品苗23000余只,种鸡6000套。

为了更好地推行这种模式,王明发团队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示范推广。首先,根据林地植被情况,采用分区放牧和实施轮牧技术,推广不同品种优质鸡混合饲养,使得林下植物和昆虫的产量增加了30%以上。其次,通过实施穿梭用药和中西医结合等寄生虫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放养鸡群的关键生产难题。再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酶制剂、微生态和抗菌肽等,保护鸡群肠道粘膜的完整性,有效降低了疫病感染的风险,饲养期中鸡群不使用抗生素,产品达到了无抗标准。最后,重点实施合理化补饲技术,采用最佳种鸡饲料配方和最佳补饲量,降低放养母鸡群就巢性提高产蛋量,使得鸡群的饲养成本降低8%,产蛋量提高20%以上。

另据了解,林下养鸡每亩林地放养鸡数不能超过80只,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林地的生态环境,同时鸡粪还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周围地块优质葡萄和梨树的施肥,既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又可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为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奠定基础。(史俊庭)

 

《河南科技报》,826日:B8图说技术

科技助力 花生第一大县夺高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是,819日,正阳县兰青乡大余村的花生种植大户余道荣却告诉记者,少施肥料照样能夺高产。原来,这里是省农科院资环所打造的夏直播花生营养高效利用与肥料减施技术研究示范核心区,目的是通过高产高效品种筛选、土壤保育与地力培肥、营养元素平衡增效和耕作栽培等种植新技术措施研究示范,达到改善环境、减少投入、稳产高产的目的。

据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耕作栽培岗位专家、项目主持人张翔研究员介绍,自2012年花生体系工作启动以来。耕作栽培研究团队专家以我省花生生产第一大县正阳县为主要研究示范基地,坚持多年潜心研究,大余村项目核心区重点展示了团队在科学施肥与栽培技术改进研究方面的成果。设置在正阳县兰青乡大余村的百亩核心研究示范区,布置了8个试验研究项目,共180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进行不同的试验要求。据当地农技人员介绍,省农科院专家研究内容之丰富,工作量之大,试验之艰辛,精神之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百亩核心技术示范方,通过采取秸秆还田、优化施肥配方技术,氮磷钾总养分用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12.5%;增施根瘤菌肥和中微量元素,起垄和种肥同播等一系列新技术措施,种植省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彰显花生品种的特性,改善花生生长的土壤环境,挖掘生物学肥力,凸显微量营养元素的作用,改进花生耕作栽培种植条件,达到花生稳产、高产、优质,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农田生态环境友好的目的。

示范田的花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前来考察指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省农科院副院长邹庆鹏以及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专家对项目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技术先进实用,示范效果明显,符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河南日报》,823日:第04版,经济新闻

鸡上树 鹅“巡逻” 生态养殖办法多

 □本报记者李运海

鸡飞上大树,卧在树干上栖息;鹅沿着山坡上的围网,威风凛凛地巡逻,保护着在山坡和树干上吃食或栖息的鸡。这是记者822日在商城县金刚台镇一个贫困户的养鸡场看到的情景。

金刚台镇目前共有贫困户800多户、2000多口人。今年的脱贫攻坚战开始后,这个镇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必由之路,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产业的扶贫政策。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王明发团队的专家到金刚台镇实地调研后,认为这里的山坡林地非常适宜肉鸡生态放养生产,便把省财政预算项目——“优质肉鸡生态放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放到金刚台镇实施,共向4个贫困户和一个养殖大户投放当地“土黄鸡”鸡苗3万只。

贫困户杨庭晶因为妻子有病,无法外出打工而致贫。这次他承包20亩山坡地,放养2000只雏鸡。他说:“我没养过鸡,没有经验。省农科院扶持的都是已经集中育雏45天的鸡。这种鸡已经适应外界环境,可以在林里随便跑,可以吃到野外的虫、草和野果,饲养成本低,鸡肉也好吃,市场卖价很高。”

如今这样的一只散养鸡在当地能卖90元,下的鸡蛋一公斤能卖40多元。

在山坡散养土鸡,如何确保鸡的安全,避免被黄鼠狼或者蛇伤害?杨庭晶说:“黄鼠狼和蛇最怕鹅的气味,也怕沾上鹅粪,因此我专门养了两只鹅当‘警卫’。”

吴孔发是金刚台镇河口村的党支部书记,他牵头成立一个养鸡专业合作社,流转180亩山坡地,饲养省农科院提供的土鸡10000多只,并养8只鹅当“警卫”,保护土鸡安全。他说:“村里35户村民参加了这个合作社,其中有7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参加合作社,不用投资一分钱就能参与分红,平时到合作社劳动,还能挣工钱。”

王明发博士说,在山坡林地养鸡,鸡为林木除草、除虫、施肥和提供二氧化碳,使林木生长加快;而林木为鸡提供氧气、遮风避雨和栖息场所,并消耗了鸡的排泄物,使鸡健康生长。通过这一项目实施,真正实现了“林、草、虫—生态鸡—鸡粪—土壤”之间的良性循环,为人类提供了健康食品,也为山区脱贫探索出一条新路。

王明发透露,下一步,他的团队将重点为这些养鸡场的鸡蛋找到合适、稳定的销路,让贫困户获得持续脱贫的能力。③7

 

记者感言: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省农科院在商城县金刚台镇实施的土鸡生态散养项目,既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获得了科学试验的实在成果和示范效应,为很多地方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③7

 

《河南科技报》,823日:A2 综合新闻

花生种植模式新  产业发展迈大步

819日,由省农科院、正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花生项目—“豫南夏直播花生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正阳县付寨乡章寨村召开,2500亩连片种植的豫花22一望无际,郁郁葱葱。该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经作所研究员臧秀旺指出,示范区花生亩产40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花生种植、管理和收获全程机械化,省农科院创新种植技术带动豫南花生产业迈进高产高效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省农业厅副厅长陈金剑,河南农大副校长、教授谭金芳,省农科院副院长邹庆鹏及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县长王东征,来自正阳、延津、新蔡、汝南等县农业局、农科所和花生企业、种植合作社代表及种植户100余人参加了观摩。

示范项目以豫花22号和机械化起垄种植技术为核心,通过“一控两减一增加”达到节本增效和无公害生产的目的,“一控”就是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两减”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一增加”是根据夏直播花的生育特点和这几年播种时间推迟的变化,适当增加花生种植密度。

近年来,针对豫南地区夏直播花生生产中存在的涝灾频繁、渍害严重和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等主要问题,由张新友院士领衔的省农科院花生科研团队开展了农艺、农机的融合研究,集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麦后直播花生起垄种植技术规程》,目前已在豫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据臧秀旺介绍,以机械化起垄为基础进行花生种植,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是提高播种质量,有利于一播全苗;二是利于田间灌溉、排水,对于减轻当地多雨造成的渍害效果尤为明显;三是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减轻病害危害;四是便于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机械化收获,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当天观摩的是以正阳县付寨乡章寨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付寨乡营村、慎水乡化庄村和山头村的万亩花生生产基地,采用统一供种、统一起垄种植、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草综合防治措施。与会人员看到,在今年雨水较大的情况下,起垄种植的花生防涝优势得到了充分显现。正阳万帮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李合林理事长指着远处介绍,合作社2500亩示范田,全是采用起垄技术种植,排水快、防涝、耐旱、通风受光好,便于管理、收获,亩产超过400公斤,花生饱果多,品质好,售价高。近年来,这一项目带动周边乡镇及汝南县南部80多万亩花生采用起垄技术。据与会的社旗县甲天下服务公司董事长李营介绍,在南阳也有10多万亩花生正在推广这一种植模式。(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819日,我院在驻马店正阳县举行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花生项目“豫南夏直播花生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会,我院院长张新友,副院长邹庆鹏,省农业厅副厅长陈金剑,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谭金芳,驻马店市副市长冯玉梅等领导出席了观摩会。

在正阳县付寨乡章寨村的花生新品种豫花22号千亩高产示范方,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豫花22号的田间长势和果实;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丰收研究员介绍了豫南夏直播花生高产综合技术的应用情况;正阳县花生研究所所长余辉介绍了项目区高产创建技术落实情况;与会领导和专家对豫花22号等花生新品种表现出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以及机械化起垄种植带来的防涝、减渍、节本等优势予以充分肯定。据当地初步估算,该项目区花生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明显。

会议交流阶段,正阳县委县委书记刘艳丽、县长王东征先后介绍了该县发展花生产业、打造全国花生第一大县的有关情况;河南农大副校长谭金芳教授介绍了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的启动实施情况;我院臧秀旺研究员、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泓泉等分别就花生项目实施情况以及豫花22号在省内外推广情况向与会人员作了汇报。

省农业厅副厅长陈金剑在讲话中对正阳县积极培育花生产业、树立特色品牌、带动农户增收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要求正阳县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的合作,在花生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实现机械化、提升品牌化方面继续努力,不断把正阳花生产业做大做强,为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油料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院长张新友在讲话中指出,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目前国内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发展优质花生种植,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而且为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支点。下一步,我院将按照省农业厅的有关要求,与河南农大以及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继续深化和拓展与正阳县的合作,着力在花生等农作物生产技术集成、绿色防控和节本增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正阳由花生生产大县向花生产业强县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院有关单位,驻马店市农科院,正阳县委、县政府等主要负责同志,来自驻马店、南阳、信阳等地市近20个县(区)农业局、农科所的农技人员以及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种子经销企业、农民合作社代表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联系电话:0371-65747002            电子邮箱: hnnkytg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