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尹海庆陪同科教处胡若哲处长考察水稻体系工作

       8月14日至16日,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我所水稻研究团队带头人尹海庆研究员陪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胡若哲处长和田云峰处长,冒着高温酷暑深入到信阳市罗山县、光山县、商城县、固始县、浉河区、平桥区,查看水稻长势和收成,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展开座谈,调研科技支撑水稻产业发展和“一三五五”机制落实情况。

      14日下午,胡若哲、田云峰、尹海庆一行率先来到罗山县周党镇莲花农机合作总社调研。理事长包乃勇介绍,他原来是经营农资门市部,卖种子、农药、化肥等,近年来,在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下,科技给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水稻规模化订单生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他的企业也越做越红火,真正体会到科技的威力和甜头。包乃勇说,他在与专家们的交流中学到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思路,知道了自己今后怎么干如何发展。他从一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发展到工厂化育秧为周边农民开展育秧插秧服务,如今又建起了豫南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为水稻生产提供“两头”服务,今年仅代育代插服务,他就赚到了70多万元。水稻体系专家团队在服务产业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接服务指导工作,树立了科技引领支撑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胡若哲处长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农民需要技术,我们指导技术,这就是产业体系的努力方向。”

      接着,胡若哲处长、田云峰处长和尹海庆首席来到罗山县子路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方阵阵飘香的粳稻示范田,胡处长询问合作社负责人水稻种植情况、科技服务是否到位。理事长陈贵权介绍,这一方田种植的是尹首席团队培育的优质香稻新品种,好吃、产量也不低,表现非常好。他的合作社种植水稻5000亩,在水稻体系专家的指导下,推广机械化插秧和机械化直播技术,发展优质粳稻和再生稻生产,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农时紧张问题,提高了种植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加上配套种植紫云英和油菜等,这几年合作社年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陈贵权一再表示,没有省市县专家送来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社不会发展到这么大规模,更不会有这么高的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是水稻体系与水产专家联合开展的又一项重点工作,在我省十多个县区开展示范引领和技术指导。15日,胡处长、田处长、尹首席一行来到光山县昌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勇谋介绍,去年以来体系水稻专家和水产专家多次到合作社指导,按照专家们制定的规范化种养技术,开展“繁养分离”“一稻两虾”种养模式生产,取得良好效果,从6月份以来成品虾出笼率明显提高,平均亩纯收入已达2000元。按照新的种养模式要求,水稻推迟播种,推广绿色栽培技术,省农科院粮作所提供的优质香稻品种已进入孕穗期,田间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目前,水稻与水产专家联合正在集成编制河南省稻田综合种养有关技术规程标准,旨在引领我省稻田综合种养向多样化标准化健康发展。

        实施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加强产业技术体系服务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落地生根。这项工作实施的情况如何?尹首席陪同胡处长、田处长先后到商城县河凤桥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和固始县胡族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调研,与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当地乡镇领导和农技推广人员,就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听取了当地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落实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胡处长指出,从调研的几个合作社情况看,他们表达最多的是,在他们从事农业经营创业过程中,都经历了经验式生产经营、用科技指导生产、与科技专家交上朋友的变化过程,他们在学新科技用新科技中,获得了更多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三天的考察调研,尹海庆首席陪同胡处长、田处长等先后走访了六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家企业和两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在调研交流中,胡处长多次指出,农村脱贫和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向科技要粮食要效益。他强调,专家要接地气,要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障碍和难题,带着问题导向、目的导向,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以科技引领支撑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履行服务水稻产业发展的义务和职责,从实实在在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考察调研中看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一三五五”机制深度融合,专家下沉,技术入田,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正在引领和支撑信阳水稻产业转型发展,实践证明这个机制是可行的、管用的,是可复制推广的好理念、好路径、好措施、好方法,也将为我省科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省农科院科研处综合科科长卢清侠,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华日红副局长和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刘祥臣研究员等先后陪同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