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园艺所成功举办青年学术交流会

      为加速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营造活跃开放的学术生态,助力我院园艺学科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5日下午,园艺所成功举办第一期青年学术交流会。会议特邀我院原科研处处长、现神农种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田云峰研究员作专题报告。园艺所副所长张和臣、各学科负责人以及全体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张和臣副所长阐述了举办青年学术交流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农科院重塑性改革后,学科发展面临着一些新形势与新要求:行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学科体系也亟须优化与重构。与此同时,单位也注入了众多新生科研力量,引进一批青年才俊。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旨在凝聚共识,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明确“十五五”期间“干什么、怎么干、要实现哪些目标”,为园艺所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田处长作了题为《科技赋能农业强国建设: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的专题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已处于世界第一方阵,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升,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良种覆盖率接近全覆盖,粮食稳产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是,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新一代生物技术驱动下,农业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多组学生物信息大数据、合成生物、微生物工程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面对新形势,他呼吁青年科研人员要紧密联系行业问题,紧跟世界科学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助力我国农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要聚焦科研任务凝练,深入科研一线和生产一线,直面生产实践真实问题,沉心静气、久久为功,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田处长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科研工作中的若干困惑进行了交流,议题涉及科研与示范推广考核机制以及育种育苗中遇到的实际难点等。田处长指出,坚持科研创新与示范推广“两手抓”十分必要,只有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科研人员应明确自身研究方向,将短期研究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将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相融合;在示范推广过程中,要聚焦推广自身优势品种和技术,避免精力分散。

       随后,园艺所新进博士赵永作了题为《基于毛状根转化体系高效评估西瓜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果》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他系统介绍了基于发根农杆菌诱导的西瓜CRISPR/Cas9基因编辑体系。

      高宁宁副研究员作了题为《西瓜雄性不育相关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该研究以西瓜雄性不育种质为材料,综合田间性状鉴定、细胞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及转录组测序等手段,系统解析了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旨在为不育基因的克隆与西瓜不育新种质的创制提供理论支撑。

      与会青年科研人员一致表示,本次交流会获益良多,不仅在学术视野上得到拓宽、科研思路上获得启发,也促进了彼此间的深入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对园艺科研事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