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的有效方法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2005年8月18日报道 土壤中的盐分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大环境问题,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土壤中盐度的不断增加,数以百万公顷的可耕地变得无法耕种。全世界受此影响的土地约有十亿公顷,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
盐化土地虽然可以改良,但由于缺乏优质水源、土壤渗透率低和改良剂的高额成本,使大面积的改良无法实施;传统的根据盐分对产量的影响筛选耐盐品种的做法不但成本高,而且周期长。根据作物的生理机制筛选耐盐品种的做法也不可行,原因是不仅不同品种作物的生理机制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机制也不相同。由于对盐的损害机理认识有限和作物耐盐机理的复杂性,通过筛选和育种方法来培育耐盐小麦的进程也十分缓慢。
巴基斯坦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风险小的技术,即可以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的、播种前对种子做的前处理?浸种(priming)。浸种可提高发芽率,促进作物在不良土壤条件下的生长。它是一种允许种子在发芽前进行新陈代谢(生理和化学)但不生长胚胎的受控水合(hydration)过程和再干燥过程。从广义上说,任何能够使种子几乎完全吸涨(imbibition)又不使其胚根伸出的种子处理方法都可叫做浸种。
浸种使用的不同药剂和同一药剂的不同浓度对不同作物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筛选出适合小麦种子的最佳药剂和最佳浓度,同时,还必须了解因浸种所诱发的促使小麦在盐化土壤较好生长的生理和生物化学机理。试验表明,吲哆乙酸和赤霉素对缓解因盐分引起的对种子发芽的有害作用最有效,其中,赤霉素浸种产生的有益作用对生长在盐化土壤中的植物各阶段都有效。激动素虽然在盐化土壤对增加种子的发芽率效果不大,但对后来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谷物的产量很有好处。
应该注意的是浸种产生的有益作用在种子内仅存在12小时,因此,处理过的种子应尽快播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