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连翘“种”出健康大产业

《河南日报》,4月17日:第02版,要闻


连翘出健康大产业

疫情防控之下看药材

编者按   日前,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原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 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疫情防控之下,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能不能为广大群众稳产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打下坚实基础?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本报记者 曾鸣

    近日,连花清瘟胶囊因其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成为不少居民家中常备药。关于它的主要成分“连翘”,你了解多少?“连花清瘟”中的“连”指的就是连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版《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中,均能看到连翘的身影 。为保证用药原料充足 ,一 些药业公司也在大量采购调运连翘。我省作为连翘主产区 ,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又面临哪些问题?近日 ,记者赴全国连翘人工种植第一大县 ——卢氏县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懒庄稼”也要靠科技

    4月13日,卢氏县横涧乡,漫山遍野的连翘 迎风招展,枝叶翠绿,花开金黄。众诚连翘种植合作社里,负责人张双军正带着农户整地、施肥。“连翘是个‘懒庄稼’,只要下了地,两三年就能开花结果!”张双军向记者介绍,相比小麦、玉米,连翘耐干旱易生长,且管理更方便。但是,“懒庄稼”的背后其实大有讲究,尤其需要科技力量支撑。 近年来,该合作社选育出 4 个具有抗寒、 耐旱、丰产等优良性状的连翘新品种。当听到 别人夸他是“专家”时,张双军连连摆手,“说到 技术,还要感谢咱省农科院的专家。正是有了他们的指导,我们才少走了很多弯路。”说话间,前来下乡指导的省农科院研究员梁 慧珍也走了过来。梁慧珍是国家中药材产业技 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 行动计划优质中药材专项首席专家,对连翘的种 植、育种有深入研究。“随着用途的拓展,连翘用 量大大增加,依托科技支撑成为连翘增产增收的 重要途径。”梁慧珍举例说,“倒春寒”的频繁发生影响连翘产量,因此在连翘的选育上,要特别注意选择耐寒的品种和提前开花的早熟品种,避开“倒春寒”对连翘产量的影响。此外,整地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二、一株苗能挣多份钱

    连翘被人熟知的是其药用价值,但其实它全身都是宝。它的叶片被列入国家卫健委药食同源目录,用其制作的连翘茶口感清香、色泽清纯,具有清热解毒效果;枝条是优良的编织材料,用于编制各种生活用具和手工艺品;种子含 油率高,可提取食用油脂,用于食疗和保健;花朵颜色金黄,盛放时节美不胜收,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小连翘里蕴藏着大产业,既有一产种植,也有二产加工,还有三产观光旅 游,把其各种价值“吃干榨净”,实现一二三产 融合,就能收获多份效益。走进卢氏县范里镇献民茶厂的制茶车间,氤氲的茶香扑面而来。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在现代化的制茶工艺下,连翘嫩芽 化身为不同种类的茶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 市场。茶厂负责人杨献民介绍,今年厂里还 要再增加一条生产线,计划向国外出口。近年来,随着我省连翘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不少主产区纷纷举办连翘花节,旅游观光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每到春季,金灿灿的连翘花绽放枝头,随山势连绵起伏,如金浪翻滚,蔚为壮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打卡”。

    三、有标准才能有“身价”

    连翘产业前景看好,但“成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连翘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生产管理不 够规范、销售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每年到了采连翘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窝 蜂上山扎堆‘抢青’,跑得慢了就没得摘。”一些连翘主产区的农民道出了自己的烦恼。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制度,在正常采收期之前上山抢“青翘”这一现象时有发生。未到 收获期的青翘药用价值低,大大影响中成药的疗效。此外,由于中药材交易平台和营销经纪人员不足,本地加工能力有限,价格受市 场影响波动大,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先有标准化,才能涨身价。连翘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规范化、规模化、可持续的发展模 式。”梁慧珍认为,要严格把控连翘质量,选育优良品种,增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有效监管、科学管理同样不可或缺。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当地专门出台了严禁乱采滥挖药材的规定,确保每年7月15日之前的青翘果实能够正常生长。“今年,我们还将培养中药材经纪人50人以上,支持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 农民和种植大户向药材流通领域转移。”日前,我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提升中药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在一系列政策的浇灌下,我省连翘产业将会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