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科技报》:中原无处不飞“花”

《河南科技报》,5月12日:A版,头版  

中原无处不飞“花”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

    开栏语 2016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征程中书写了科技事业的崭新篇章。在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本报特开设《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河南科技工作者风采录》专栏,对我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及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进行集中报道,用先进典型事迹诠释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民 郭俊娟
    河南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省。在中原大地,花生成为脱贫攻坚的金果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也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原无处不飞“花”的背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花生育种专家、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功不可没。
    张新友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30多年,立足科研,扎根沃土,率领科研团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刻苦攻关,依托重大科技成果推动我省花生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业绩。培育出花生新品种40多个,累计推广1.3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为推动花生种植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他矢志服务“三农”,学术态度严谨,乐于提携后学,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被聘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先后被授予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并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2019年被评为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推动我国花生育种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围绕国家产业需求,开展系统技术创新
    1984年,张新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农科院花生课题组从事花生育种研究。36年来,他扎根一方花生田,围绕花生产业发展需求,刻苦攻关,相继育成“豫花”“远杂”系列早熟、高产、高油、抗病花生新品种40余个。
    “豫花”“远杂”系列早熟高产品种的推广,给河南花生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推动花生种植面积(从550万亩扩大到2200万亩)、单产(从每亩150多公斤上升到310公斤)跃居全国首位。
    为满足国家保障食用植物油安全的战略需求,张新友又带领团队相继育成13个含油量超过55%的高油花生品种。其中,豫花15号和远杂9102含油量分别达到56.3%和57.4%,迅速成为全国的主导品种,每亩产油量比普通品种增加15~20公斤,为提高花生生产的综合效益和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针对我国花生消费中直接食用和食品加工比例明显上升的需求变化,张新友又培育出达到橄榄油品质、具有保健功能的高油酸花生品种4个,其中豫花37号、豫花65号已成为河南主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400余万亩,农民每亩增收在300元以上。
    张新友始终认为,“农业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科研人员肩负重任。我们要把花生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加速抢占我国在花生育种理论及前沿技术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在不断调整育种目标的同时,他带领团队通过30多年的潜心钻研,针对花生栽培品种优异种质缺乏、推广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开展野生花生利用技术研究,揭示了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及种间杂交不亲和的主要机理,创建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花生野生种质利用的重大突破,推动我国花生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在世界花生生物技术研究领域赢得了重要的话语权。多年来,张新友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植物新品种权10项;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花生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9部。
    依托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作为育种家,张新友深深地懂得,良种虽然是最具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但只有被农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他非常重视花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努力将新品种和新技术转化为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用得好的致富技能。
    张新友和他的团队足迹遍布河南18个省辖市50多个县,示范带动豫花7号、豫花15号、远杂9102等高产品种迅速成为河南省的主导品种,年度种植面积覆盖全省适宜种植产区的35%~55%,并大面积推广到安徽、山东、江苏、河北、湖北等地,大幅度提高了花生单产水平。其中,在民权县建立的豫花9719高产示范田,曾经创下亩产735.6公斤的河南省花生单产最高记录。以花生为媒,他结交了一大批花生种植大户和花生加工领域的企业家朋友,他的朋友圈也因此被称为“花生部落”。
    据统计,截至目前,张新友团队选育的“豫花”“远杂”系列花生新品种累计推广1.3亿亩,最大年度种植面积约占黄淮海地区花生面积的23%、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55%,累计增产花生230万吨,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支撑和引领了黄淮海地区乃至全国的花生生产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
    注重团队建设,倾力提携后学
    在张新友心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他要为花生遗传育种事业培养更多的年轻科研工作者。长期以来,作为学术带头人,张新友始终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言传身教,以正派、勤奋、严谨、创新、律己、协作的精神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逐步形成了讲团结、比贡献、重协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团队氛围,带出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花生科研团队。
    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先后有8人次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或省级学术荣誉;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并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成为全国花生科研的核心骨干团队。
    春华秋实卅余载,初心不改为“三农”。对于已在农业科研战线上拼搏了36年的张新友来说,科学研究永远没有最高峰,追求探索永远保持进行时。站在新的起点上,他一如36年前那个满头青丝的学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科技兴农之梦,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