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科技报》:非洲猪瘟防控对我国养猪模式的启示

《河南科技报》,5月29日:B8版,特别报道


非洲猪瘟防控对我国养猪模式的启示
——专访河南省惠农专家在线服务团成员、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王克领

□本报全媒体记者 马君珂

    专家简介 王克领,河南省惠农专家在线服务团成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主持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所有日龄的猪均易感,潜伏期为5~19天,感染后2~10天死亡。那么,非洲猪瘟防控对我国养猪模式有哪些启示呢?5月28日,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主任王克领研究员。
   王克领研究员说,非洲猪瘟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传播,可通过口、鼻传播,气溶胶可在近距离内传播(2.3米以内),带毒或被污染的精液,经配种可造成母猪感染。长距离传播,主要是感染猪在移动、运输、交易中传播,污染猪肉制品在流通中传播,通过污染饲料传播,等等。
    因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防控非洲猪瘟最根本、有效的手段。
    要严格采取引种监测、隔离措施,禁止从疫区引种(猪、精液),做好引种监测,确保阴性,要在场外隔离至少30天,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监测。非洲猪瘟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弱,企业应建设高温洗消中心,按程序进行车辆洗消,严禁未经洗消的车辆靠近猪场。
    要禁止猪肉及其制品、来自疫区的物品入场。进场物品必须按程序严格进行消毒。内部人员要减少外出,不去疫点、疫区、屠宰场、交易市场、其他猪场,不接触病死猪、带毒猪,不接触被污染的猪肉及制品、运输工具、物品。
    禁止用可能受到污染的饲料、原料、猪源饲料制品及餐厨剩余物。定期对猪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禁止野猪接近猪场,做好灭蝇、蚊、鼠、软蜱和防鸟工作,避免机械传播。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禁止在场内剖检疑似病例,做好无害化处理。
    这些防控技术给我国养猪模式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首先,生猪养殖业必须走向专业化。在全国2600万个生猪养殖场户中,年出栏小于500头的占99%,其中小于50头的占95%。传统的家庭、小区养殖模式,场户密集分布,一墙之隔,从业人员交叉流动,根本无法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因此必须转型建立专业化从业人员队伍。
    其次,适度规模将是我国养猪的主要模式。通过实践总结,养600~1000头能繁母猪更为合理。实现小单元生产、全进全出,建成分点式饲养(母猪繁育、商品猪育肥分开)更科学。
    再次,标准化养殖是未来生猪养殖的大趋势。建设标准化猪舍,采用自动化的设施设备,建立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减少一线用人数量,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人与猪的直接接触,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最后,要科学、就近规划生猪产区和销区,实行产销对接、冷鲜肉短距离运输,以适应我国居民消费习惯。要避免饲料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被污染,降低物流成本,避免生猪长途调运污染环境,从而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