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限价到底谁得益
国家对化肥限价措施出台一次又一次,而化肥价格却一涨再涨,农民买肥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呼声越来越强,一些化肥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也声称企业没有利润。化肥价格为何会在限价声中节节攀升?化肥限价怎样才能不打折?
国家发改委从2004年12月1日对全国农资价格加强监管,年产30万吨以上合成氨的生产企业实行全国指导价1500元/吨,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年产30万吨以下合成氨的企业实行各省指导价。国家同时给予化肥生产企业优惠电价每度电0.33元,铁路运输享受优惠政策,每吨尿素增值税返还50%,每吨硫酸二氨补贴100元。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又对化肥原料无烟块煤价格限制在元月底的水平不准再涨价。6月6日,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铁道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5家联合发文再次加大了限价力度,规定加强化肥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实行省长负责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化肥储备制度,及时运用储备稳定市场,平抑价格;合成氨年生产能力15万吨(含15万吨)以上的氮肥生产企业与大型氮肥企业相同的价格政策,其他企业生产的尿素由当地政府比照出台限价政策;对尿素、复混肥等主要肥种最终零售价实行批零差率与最高限价相结合的临时限价政策;增值税由先征后返50%调整为暂免增值税等。然而化肥市场价格却迅猛地涨起来,每吨尿素到农民手中的最高零售价突破2000元,部分地区供应出现紧张,局部地区还一度出现了断货现象。难道国家限价、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就没有一点作用,限价到底谁得益?为此,记者日前对安徽化肥市场及生产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政策落实到位最关键
安徽省物价局副局长周永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对化肥进行限价,目的是在当前农民增收空间不大的情况下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之一。目前最关键的是如何把国家的政策在基层落实到位,这要求化肥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限价。恰恰有些化肥企业在享受了优惠政策后,把肥料卖到外省价格高的地方,还有个别企业把优惠政策用来生产别的化工产品,个别企业私自采取价外加价、价外收费、一货两款,为了躲避检查采取不开票的办法,有的企业通过下属单位销售化肥等手段变相加价。一些流通环节惟利是图,超过加价比例,这些都导致了化肥价格的居高不下。
周永超说,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年初国际化肥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国家原来鼓励化肥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制,这样化肥企业能出口的尽量多出口,今年以来,国家实行出口征税制,每吨出口尿素征收260元税。6 月6日国家5部委新规定,自6月1日到10月31日用肥旺季,国家对尿素征收30%的季节性出口暂定关税;自11月1 日到12月31日对尿素征收15%的出口暂定关税。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出口的劲头,但缴税后出口尿素利润仍然高于国内销售,有条件的企业依然出口化肥。二是15万吨以下合成氨实行各省自定价格导致各省价格不一,有高有低,全国各地用肥季节不同,导致化肥向价格高的省份流通。三是煤炭、电、原材料的涨价,也是导致化肥涨价的一个主要因素。
调控与市场如何平衡
化肥生产企业却又有自己的苦衷,安徽最大的化肥制造企业之一的合肥四方集团董事长尹涛认为,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国家给予化肥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流通环节点多、面广、分散、难以管理等原因影响了化肥价格的调控结果。优惠政策的兑现涉及物价、财政、税务、铁路、供销、电力等部门,监管和调控面大量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操作性不强;一个部门、一项政策不能很好落实,就会影响调控的整体效果。行政监管成本过高,使限价政策往往难以落到实处,从而造成了限价的最终结果是三不满意:国家不满意、化肥企业不满意、农民不满意。
据了解,去年国家安排安徽四方集团的计划煤为20万吨,事实上,去年计划煤的兑现率只有50.4%,化肥企业要多花150-200元一吨的价格购买非计划煤来维持正常运转,有一些煤炭要从外省购进,煤炭出省还有出省费,每吨加价25元。国家对化肥企业实行优惠运价,但铁路运输部门运力紧张,企业只能等车皮。可化肥企业等不及,"等米下锅 ",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无奈只能花高价买车皮。税收优惠方面,国家明确规定给予化肥企业增值税先征后返50%的优惠政策,有的企业去年的增值税到现在还没有返回,有的企业虽然返回了,却又被地方上拿走一块,返还难以抵消化肥原材料、煤、电、运输成本的上涨幅度。
与四方集团南北相望的安徽淮化集团,是一个有较长生产化肥历史的大型企业,该集团公司总经理杜建向记者分析说,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化肥企业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生产化肥用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都是按市场价格进行购买,而且原材料、煤、电的价格都在大幅上涨,但是化肥销售价格面临的却是国家严格限价。一头是调控,一头是市场,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就是这种原因使化肥企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长久下去不仅会导致化肥工业的萎缩,最终还将因为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化肥价格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受害的仍是农民,这与国家的初衷是恰恰相反的。
销售商、农民各有各的苦
那么销售商是怎么看待化肥限价这一问题的呢?化肥经销商牛和能、王本武见到记者就诉说,今年化肥没有钱赚,进价太高。他们作为某品牌的一级经销商出厂采购价是1740元/吨,对外批发价1800元/吨。而作为有些品牌尿素的三级、四级经销商,尿素批发到手里就要1950元/吨,生意没办法做。但是他们表示,即使这样仍然不愿经营小厂的肥料,大厂的品牌化肥价格高,质量有保证,有些小厂的肥料价格是低,符合国家的限价标准,但是质量无法保证,化肥卖出去以后,心里没底。而且江淮地区农民有自己的施肥习惯,大多数农民宁愿花高价买品牌肥,也不愿图便宜买小厂化肥。
这头经销商不满,农民也有一肚子怨言。据几位购买化肥的农民讲,他们知道国家对化肥限价是为了帮助农民,也明白减免财税是为了农村发展。可是,化肥涨价所增加的负担,基本抵消了国家对农民的帮扶政策。如果化肥价格继续上涨,种粮大户就越发困难。(作者:郝玲 张骅)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报 (200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