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最新信息
最新信息
揭秘河南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国内第一个工厂化平菇品种来源这里

种业,被视为农业“芯片”

       种业,被视作农业“芯片”。早在2010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便着手建立种质资源库,于2012年正式建立。截至目前,收集全省食用菌资源176份,其中栽培资源9份,野生资源167份。资源库存增加至1347份。为6家科研单位提供繁育种质57份,5家公司提供菌种保藏及优良菌种66份。通过ITS序列分析鉴定51份野生菌株……


       截止2020年,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购置程序降温仪,液氮罐、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凝胶成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选式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设备,建成具有保藏、标本管理、生理生化检测功能的综合实验室;建成表型鉴定出菇实验室面积12000m2,包括食用菌工厂化出菇、智能化管理中试实验室200m2,智能化管理大棚5座,具备菌种生产、培养能力,能够开展中、长、短期资源保藏、特异性鉴定、品种选育、生化分析、表型鉴定。

       河南省食用菌生物多样。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境内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蕴藏着丰富的食用菌野生资源。

       2013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科院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玉亭牵头组织河南省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对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部分地区的野生资源进行了7年的调查研究。调查数据表明,5年前伏牛山野生食用菌种类就有300多种。张玉亭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气候变化及人为活动影响加剧,近年来,野生资源的种类及数量悄悄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适宜工厂化栽培的平菇品种

       通过根据10年来采集来的数据比对发现,伏牛山区高温天气提早了近20天,最高气温提升了2-3℃。从收集的500多份野生资源分布发现,河南省境内蕴含着大量的野生牛肝菌、乳菇、灵芝、红菇种类,平菇、木耳、猴头、虫草、羊肚菌等大量的可栽培驯化的野生资源为品种选育提供了优质材料。

       3年来,河南省食用菌品种选育迈上了新台阶,创制育种材料528份,杂交、驯化选育平菇、香菇、猴头等食用菌优良品种10个,选育了国内第一个适宜工厂化栽培的平菇品种,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库,平菇、香菇等4个品种获得品种鉴定证书。

      10年来,资源库提供育种材料近100份,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省内外高校提供试验材料50多份,发表研究论文120多篇,转让食用菌新品种使用权45万元。

       另一方面,食用菌菌种在转扩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影响极易感染病毒、发生DNA甲基化导致品种退化及变异发生,菌种企业及农户不具备菌种长期保藏能力,随意的冰箱保藏及转扩极易发生变异及退化,产量及抗性降低。依托种质资源库,承担了农业部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国家农用微生物数据中心观测监测项目等省部级项目。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具备了长期、短期保藏能力,初步具备了品种质量鉴定能力,能够有效维护种源的稳定性。建立相关河南省地方标准8项,申报发明专利18项,发表了论文53篇。

      中国食用菌产业经过40年高速增长,年产量从1978年的5.8万吨增长到2018年3900多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5%以上 ,在全国农业中排在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成为中国具有地域优势的纯出口产品。然而,河南省食用菌品种选育刚刚起步,河南省农业科研单位仍然为食用菌品种选育的主要群体。目前,河南省仅选育出香菇品种1个、平菇品种4个、毛木耳品种1个,生产上自育品种的使用率不超过30%。

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生产上,河南省食用菌品种的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如西峡作为河南省香菇出口第一大县,其菌种主要来自国外;在工厂化生产用菌种育种上,河南省受国外育种公司制约严重,如金针菇、香菇品种主要受制于日本,双孢菇品种主要受荷兰、美国控制。全省食用菌菌种企大大小小业近200家,大多办理了三级菌种生产许可证,但是缺少一级、二级生产资质的企业,没有一家具备育种能力及现代化生产能力。


      业内人士总结,品种开发利用水平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立足河南,当前全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如何,怎样后续加强?相关人士分析,根源问题在于,资源创新利用投入严重不足,种子资源人才队伍萎缩,资源交流利用机制不畅。种质资源缺乏深度鉴定评价。食用菌育种研究滞后、菌种受制于国外公司,不仅极大制约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也为河南省食用菌出口贸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