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六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5日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指出,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遭受以下六大基本挑战:
首先是人口三大高峰在未来的三十年到四十年将相继来临,也就是人口总量现在已经达到十三亿,而每年平均还要以一千万左右的新生人口在未来的二十多年当中增加。
其次是能源和自然资源在中国这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利用。据了解,200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总贡献是4.3%,但是我们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27%的钢铁、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牛文元指出,这种高消耗使用资源的粗放形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还不可能一下子被遏制。
第三是生态环境状况在中国的整体恶化趋势还在延续。
第四是中国城市化的巨大压力大。“目前我们每年有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三百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三十年到四十年。”牛文元说。
最后两个挑战是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并且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根本问题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建设与国家实力的培育。
牛文元强调,以上六大基本挑战都将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只能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健康发展。(全文)
年缺水四千多个西湖 可持续发展:一道道坎
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断言:地球将无力支撑另一个像美国那样大量消耗资源的国家;中国的富裕之路,必定是一条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估计,中国能源在总体上至少还有20%的节能空间;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说,“口渴”的情况更严峻。全国常年平均缺水总量相当于4000多个西湖的水量;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30个长期受到缺水困扰。
中国疾病经济负担达1.2万亿 贫困人群负担过重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表示,2003年,中国疾病经济负担达到了0.2万亿元,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实现国民健康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王陇德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提高居民疾病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政府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筹资与分配责任,尤其要减少贫困和弱势人群疾病负担,实现社会互济和风险分担。
农民收入走出“八年徘徊” 城乡消费水平仍相差十年
“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表示,城乡消费差距令人震惊。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邱晓华建议: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农村”为指导,建立城乡互动的协调机制;为农民工进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深化土地、金融等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信息来源:人民网 (200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