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促进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
本网讯:9月4日,中国奶业协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大连共同举办了“奶业与生态环境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全国200家奶牛示范养殖小区和示范场联合发出倡议:全国奶牛养殖小区、规模奶牛场和奶业行业,要提高对奶牛养殖业环境保护的认识,做奶牛养殖业环境保护的模范;要努力建设生态奶牛养殖场,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要积极推广奶牛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坚持不懈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在致辞时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奶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在奶业生产上要实现由“高投入、低利用、高排放”向“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转变;由单一强调生产效益向兼顾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转变;由常规生产方式向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生态奶业技术体系转变;由注重生产管理向生产、资源保护和农民利益等全方位管理转变。其次要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制定奶业长期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优势奶牛业产业带,坚持农牧结合,建设“畜?肥?粮(果、菜)”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第三要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刘成果在主题报告中说,随着我国规模化奶业的迅速发展,奶牛养殖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废水已成为一些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环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加强奶牛养殖环境保护,首先是农村小康建设的需要。农村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而畜禽养殖业每年废弃物的排放量超过了100多亿吨,成为巨大的污染源,其中奶牛个体粪便排泄量在家畜中又是最多的,因此,奶牛场,特别是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牛场必须配套建设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这是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面貌的必要措施。其次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奶牛养殖业推行循环经济的途径是坚持农牧结合,建立起“土地??种植业??奶牛养殖业”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系统。既能保证有效地消纳奶牛粪便,又能保证有充足的优质饲料,还能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形成“粮食多??饲料多??奶牛多??肥料多??粮食多”的良性循环。第三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在奶牛养殖业方面,通过科学饲养,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的减少必然会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也必将减少,这是一个方面的节约;对于奶牛排放的废弃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重新利用变资源,这样就实现了农业资源和奶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利用又是一个重要的节约;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与奶业发展并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战略性措施。第四是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奶牛形成的污染源,若无法消纳,就会污染水质、空气和土壤,这些污染在危害人和动物健康以及生产活动的同时,也会降低原料奶的质量,使其细菌总数和有害物质超标,不能加工优质乳制品,必然影响到我国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成果告诉记者,举办这次论坛,是我国奶牛养殖史上关于牧场生态能源环境建设方面的一次空前盛会,也是我国奶业发展史上第一次把奶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对提高奶业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推进奶牛饲养规模化过程中,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促进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奶牛粪便的科学处理是奶牛场环境保护的关键,以奶牛粪便为原料生产沼气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好办法,既可以灭杀粪便中病原微生物,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还可以开发生物能源,缓解农村能源短缺。比如,上海星火农场的三个牛场共饲养奶牛2900头,每年排放粪便4500吨,该农场兴建了6座450立方米沼气发酵池,年产沼气147万立方米,可供3000户生活用气,每年能替代3140吨燃煤。现在,农业部已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作为帮助畜禽养殖企业治理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每年在全国建设50?70个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目前已建设了1500多个示范工程。今后,农业部将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争取到2010年在全国建设7500个大中型沼气。 (作者:梁宝忠)
信息来源:农业部 (200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