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人民网北京9月15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今天开幕的“第十五届国际植物营养大会”上说,中国政府将继续重视和加强植物营养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的植物营养技术,促进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科学种植,提高水、肥和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回良玉指出,免于饥饿、减少贫困、共享繁荣,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不断发展的植物营养科学为增加食物供给,缓解全球饥饿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人口不断增加、食物需求不断增长、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的巨大压力,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的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植物营养科学担负着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神圣使命。这次会议以“植物营养在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为主题,深入探讨“营养植物、造福人类”的大计,体现了人们的期盼和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良玉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解决好中国的农业问题,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也有重大意义。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努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禽蛋、水果、水产品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我们以占世界不足1/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也是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我们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回良玉说, 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农业科技包括植物营养科学的有力支撑与保障。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探索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办法,开始施用有机肥来培肥地力,创造了地力千年不衰的奇迹。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植物营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的应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植物营养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先后开展了以土壤肥力为重点的全国土壤普查,近年来又启动了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行动计划。这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中国植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植物营养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回良玉说,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回良玉强调指出,中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一道,携起手来,为缔造一个免于饥饿、共同富裕的世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共同努力!
这次国际植物营养大会是为庆祝中国农业大学百年华诞而举办的,也是我国首次举办国际植物营养大会,标志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尤其是植物营养科学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并提交论文。本次大会围绕“植物营养在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设立了9个专题,邀请了9位国际知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30位做分会特邀报告,132位做口头报告,452位展示墙报,大会前后还有7个卫星会议,重点将就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和离子组学、植物营养与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盐碱、干旱及其植物-土壤水分关系、环境污染与生物修复、肥料与养分管理等重要方面展示和交流四年来的最新进展。
国际植物营养委员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上届国际植物营养大会主席德国汉诺威大学Walter Horst 教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等有关领导和著名学者出席大会。
信息来源:人民网 (200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