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农药步入产业结构调整期
近一年多来保持价格上涨趋势的化肥市场今年下半年基本趋于稳定。但稳定是暂时的,化肥行业将步入又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期,明后年将迎来调整高峰。这是在8月25~26日由《农资导报》发起召开的化肥、农药行业形势分析会上,与会的行业领导、业内专家和部分企业代表对化肥市场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唐铁军处长表示,下半年将继续保持化肥价格政府指导价,不作调整。但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加快研究和论证有关放开价格后的农民补贴问题。氮肥协会大中氮分会理事长王文善也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化肥政策的调整是大势所趋,只有结构调整才能推进行业进步。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国内氮肥和磷复肥行业出现了新建和扩建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新建和扩建项目将在明后年陆续建成投产。据估算,氮肥行业明后年将增加300万~400万吨的产能,而磷肥行业的增加幅度更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德润在会上提醒化肥行业,不要出现投资过热的局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表示:化肥价格放开是大势所趋,但行业与企业必须妥善考虑应对方案。
在分析会上,与会的专家认为:中国农药行业也步入了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工作的稳步推进,将导致农药企业对现有品种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二是国外农药企业将农药生产向中国转移,将带来行业结构的变化。
据了解,中国农药企业已开始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经销网络。目前世界上大的农药制造商几乎都在中国建有生产基地,其中拜耳、先正达、杜邦等世界农药巨头在中国建立了15家农药生产企业,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
这些公司原计划在中国制造、在中国境内销售产品,但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优势及国内市场的变化,这些产品已越来越多地销往世界各地。 (作者:肖立)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200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