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六省区养猪协作组年会召开
本报讯 (记者朱庆红实习生吴菲菲)11月19日至20日,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主办的中南六省区(海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广西)养猪协作组年会在武汉市召开,200多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就目前的养猪业走向展开讨论,记者昨日专程采访了赴会归来的养猪专家王南文。
据了解,我国生猪市场价格连续两年多保持较高走势,但从今年9月开始,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出现了严重下滑现象,毛猪价格由原来的平均每公斤8.5元降到每公斤6.5元,养猪产业从此进入新一轮市场调整期,我省养猪业也深受影响。
如何应对这次产业调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生猪价格下滑,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养猪业迅速发展、市场供大于求所致,这表明国内养猪业已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和饲养产品同质化时代,养猪企业和饲养户必须通过适度扩大规模和采取更为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来降低饲养成本,通过发展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饲养来提高产品的内在附加值。谈到目前生猪的价格走势,专家们认为,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猪肉消费量会增加,目前其他动物的疫病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对猪肉消费起到拉动作用。从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猪肉价格将在年底,最迟明年3月走出低谷,饲养企业和饲养户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出栏、补栏计划。
谈到我省生猪产业目前所处的状况,王南文研究员认为,作为一个养猪大省,目前我省生猪饲养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规模化饲养场已初具规模,但家庭化养猪场和农村散养户仍占一定的比例;生猪产品在国内市场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产品仍以毛猪为主,销售区域以一些中小城市为主;存栏、出栏数虽位居国内前列,但市场竞争力整体不强。对于我省养猪业该朝哪个方面努力,王南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提倡发展规模化小区饲养,这样既利于疫病防治又便于标准化生产;其次是推广优良品种,当然也要选择发展优势地方特色品种,以提高产品档次;再次是做好产品区域化布局,培育优势名牌产品;最后是要扶持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通过农村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大市场联系起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0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