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中国农网》: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在延津县召开

4月19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在河南省延津县召开。来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乡市及河南省15个院县共建项目县的200余名代表齐聚延津县,通过“现场观摩+成果展示+对接洽谈”的创新形式,实现科研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为河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样板。

此次会议以“深入开展院县科技合作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也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的第三站,旨在通过更好地展示推介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成果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

科技成果落地,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在成果转移转化签约会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花生研究所、小麦研究所、园艺研究所与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合作社)分别签订了品种转让协议和成果转移转化协议,涵盖了小麦新品种转让、花生种植技术与成果转移转化等多个领域。

在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与会代表近距离观摩了万亩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郑麦136示范基地,感受了小麦优良品种加上高产栽培技术的魅力。延津县农技专家秦世伟详细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延津模式”,阐述了该模式在提升小麦单产方面的显著优势和实践效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吴政卿研究员分享了优质小麦万亩示范方大面积单产提升品种与配套技术的落实情况,用实际数据说话,展示了科技的力量。

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志刚介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延津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以来,全县积极发展“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每年示范带动建立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等新品种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延津县集成示范并推广应用,推动全县50万亩优质小麦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为延津今后筛选主导品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天下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秀杰主持召开了河南省农业产业技术问题征集及院县共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院县共建示范县各县代表、科研单位与企业负责人围绕产业发展及供需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就院县共建典型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进行了讨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强强调,院县共建双方要聚焦地方主导产业,明确主线精准发力,力促双向奔赴实现合作共赢;要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科技攻关,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在共建过程中有效解决突出瓶颈问题;要突出实效导向,持续完善合作推广机制,强化科企合作,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各主体责任研究所要强化驻点服务意识,切实下沉赋能生产一线,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注重共建模式凝练和宣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