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助我成长

河南经济报                                               2025-05-15

       我叫董海英,是开封市祥符区农业农村局一名技术人员,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7年,主要负责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用农民的话讲就是一名普通的行走在田间地头的赤脚庄稼医生,202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7年,很荣幸、很庆幸和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结缘,成为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祥符区示范县(区)负责人,因此遇到了许多顶尖专家,认识了德高望重的老师。

       常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对于我一个基层一线公益农技人员而言,这些重量级的科技人物原本是电视里、报纸上、杂志上神一样的存在,因为有了体系,让我接触到了“天线”,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博学、严谨、求实、创新、创造、奋斗、进取、奉献、合作精神,从他们那里我了解了最前沿的品种、产品、技术、机械、成果,让我在耳濡目染中生出勇于进取的豪情,让我学会了学习、生活、工作之方法,让我能够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在在第一时间引进来用下去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将独立的东西进行融合形成配套的可复制可推广技术模式,将“生搬硬套”变成“活搬熟套”,变成农民增收的法宝,变成让我稳步成长的助推器。

拓宽视野长知识增技能。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姚秋菊总是创造条件让我参加体系组织的各种会议,聆听专家讲最新的知识、观摩项目最好的示范,除了我们河南,还走遍了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内蒙古、甘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观摩学习了辣椒、葱、姜、蒜 、韭菜、茭白、白莲、草莓等特色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融合、品牌创建等各类示范试验和会展,通过强化感性和理性认识,开阔了眼界。

在给农民特别是给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训现代农业、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知识时,我将专家宣讲内容、所见所闻、所看所想讲述给大家,大家都称赞说我讲课内容有深度、有高度、接地气、有启发,有的还学以致用,取得了明显效果。我还将最新的品种、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成果分享给同事们,比如韭菜高温覆膜防除韭蛆、水稻和龙虾混养、辣椒(韭菜、茄子)盆栽、大葱(辣椒)软盘基质育苗机械化定植等,受到大家的欢迎。

凝聚师力破瓶颈解难题。体系专家已经成了我工作中的坚强后盾,一旦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生产难题就迅速给相关专家及团队成员求助,往往是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专家都会迅速给与回应并提供支持。比如,大蒜常年连作出现病虫严重、产量下降问题,李锡香老师、杨峰老师提供了大蒜新品种、脱毒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还给出了肥水管理建议;魏利辉老师团队帮助化验大蒜病株及土壤,提供菌剂、二氢卟吩铁进行试验示范并提供具体的病虫防控建议;姚秋菊老师会同土壤、肥料、植保等相关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开处方。

再比如,大蒜根腐病用生物菌剂预防,还想加上多菌灵一块用,但不知菌剂是否能和多菌灵混用,我立即拿出电话咨询王晓宇老师,王老师肯定地说能用,还特别嘱咐不要和杀细菌的药一起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各位老师的倾囊相助使我的业务水平逐渐提高。

培育亮点带应用促增收。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可以节本增收。有一次,姚秋菊老师带我去参观规模化辣椒软盘基质育苗,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当时心里就一个字——推。当时我们区还没有采用这种育苗技术,我找了陈留镇一家辣椒种植大户劝他采用这项育苗技术,结果他不太愿意接受,嫌成本高、怕苗床管理麻烦。姚老师帮助提供了一些“吸人眼球的、馋人胃口”的辣椒品种,然后育好苗送给示范户让他种植,当我把成盘的苗拿到地头和种植户自己育的苗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时,帮忙栽辣椒的一位农民打趣说:这苗太好了,一比,这就是一个爷,一个孙。后来种植户观察了苗的缓苗时间、成活率、长势、开花结果情况,信服了,说还是这种育苗方式好,并且广为宣传,等辣椒结果时几次打电话催促“赶紧来摘辣椒吧,太能结了”。

       第二年6月,万隆乡中岗村一红薯育苗户拟采用设施红薯育苗——秋延后辣椒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姚老师又专门从漯河调来一批软盘基质辣椒苗让他种植,一个月后辣椒开始结果,取得较好的效益。尝到甜头的他第三年开始自己买基质、软盘,在我们的帮助下进行育苗,并且取得了成功。目前,此育苗方式因适宜规模化育苗、宜运输、宜定植、成活率高、无缓苗期、生长健壮等特点已经在瓜菜育苗上普遍应用。

几年里,崔连伟老师的辽葱、李承永老师的大姜、黄任中老师的艳椒……也走进了祥符区,被应用到生产中。每引进一个品种、一项技术,我都会认认真真去试验示范,生怕对不起专家老师的心血,而在试验示范的过程中及后续的总结分析中,也提高了我自身的能力。几年来我累计引进品种超过60个,筛选出适宜祥符区种的品种40多个,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技术模式7项(如大蒜膜下暗灌技术、大蒜肥水药一体化精准施用技术、大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大蒜机械化规范种植配套技术、洋葱双膜覆盖技术、洋葱机械规范化定植配套技术、辣椒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在给农民做技术指导的时候,心里底气十足。

       在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坚实支撑下,我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技能,更在实践中不断突破瓶颈、解决难题,成功推广了一系列适宜本地种植的新品种和新技术,为祥符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路的成长与收获,不仅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更是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见证。未来,我将继续依托这一体系,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