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河南梨产业正以科技赋能、技术引领受到关注。近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工作总结暨人员考评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铃教授与来自全国的梨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参加了会议。会后,梨体系的全体专家与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领导专家们参观了郑州综合试验站梨核心示范园。
“这次会议在郑州举办,由省农科院园艺所承办,说明对河南工作的肯定。郑州综合试验站已经18年历程了,通过梨团队的努力,在各项科研任务上被评为优秀,“十四五”中每年的体系考评均为优秀,这次考评又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尚泓泉表示。目前,河南省梨种植面积有96.0万亩,总产138.2万吨,分别处于全国第五和第三位,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科研积淀 数十年磨一剑,打造梨业"智慧芯"
科技力量的注入,为河南梨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河南梨产业发展突破的关键点。
7月份的方城,梨香漫野,梨迎来了收获季,梨农正在马不停蹄的采摘发货。“我们方城县帝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的秋月梨进行了树形改造,当年产量由5000斤减到4000斤,但是经济效益从每亩地8000多增长到两万多,成为梨模式改造的一个先进典型,也是我们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王东升告诉记者。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卫文星在会上介绍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仁果类(梨)研究室取得的科研成果。作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团队,是我省梨产业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经过多年的科研投入,筛选出13个河南省适栽品种,其中3个通过省审定;“十四五”期间建立高效示范园30余个,主推品种累计示范面积约30.5万亩,主推技术累计示范面积约95.0万亩。
产业升级 一棵梨树富一方百姓
河南梨,绝不仅仅是梨。高品质为梨产业裂变出无限价值。
宁陵县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样板县。然而,近年来这里传统种植的酥梨品质竞争力下降,市场价格一直不高,成为当地梨农的一块心病。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却没有好的效益怎么行,商丘市人大代表、河南老坚决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杜华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指导下,通过品种改良、高接换优等配套技术,将酥梨改接成了品质优良、市场前景更好的秋月,并采用了最先进且适于秋月的棚架栽培模式,使其品质与效益大增。从而带动了宁陵梨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
“秋月梨果实大、口感好、耐贮藏,市场价格比传统酥梨高80%-90%,而且销售周期短,经济收益提升了不少。”杜华说。
优质的梨果品质让宁陵梨获得市场偏爱,也为宁陵梨走出国门奠定基础。宁陵县石桥镇镇长李永介绍道,他们已经和有关客商达成合作,宁陵酥梨将出口中东几个国家,预计销售产量达2000万斤以上,效益收入达到3000万元。
蓝图绘就 河南梨如何持续突破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都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全国梨专家莅会,未来梨产业如何发展,河南梨产业如何更上一层楼?王东升站长表示,郑州综合试验站将会持续推进品种结构优化、品质与产能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将河南梨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未来, 通过科研积淀、产业延伸,将会不断铸就河南梨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助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