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客户端)》:“豫”你相“粤” “皂”亮未来 跨省合作共启皂荚高值化开发利用新篇章

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科研合作在中原大地与岭南大地悄然展开,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的科技力量与河南省林科院精英携手,共同开启了皂荚产业高值化开发利用的新篇章。此次合作不仅为两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更为皂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科研精英汇聚,共谋皂荚发展大计

8月1日上午,河南省林科院内气氛热烈,一场关于皂荚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度座谈会在此举行。来自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雷红涛教授与黄卫娟副教授专程前来,与河南省林科院的专家团队共聚一堂。

河南省林科院杨伟敏院长、沈植国副院长、范定臣总工,以及省农畜水产品检验技术研究院的郭林英高级农艺师等皂荚科研团队主要成员参加座谈。河南省林科院皂荚团队刘艳萍博士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良种培育、高效栽培、加工机械及高值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分享了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坦诚地提出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与挑战。

作为贵州省织金县科技特派员,雷红涛教授团队介绍了织金县皂荚产业的发展现状、科技需求及在皂荚功能性成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高值化产品开发的初步探索。

郭林英高级农艺师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提出了在生物农药及畜牧饲料中添加皂荚成分替代抗生素的创新设想,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大家围绕皂荚的多用途、高值化利用展开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应加大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力度,充分挖掘皂荚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如开发皂角刺饮料、高端皂荚米食品等。同时,积极探索荚果在日化产品和生物农药领域的跨界应用,以科技力量推动皂荚产业转型升级。

实地考察调研,见证皂荚产业蜕变

8月2日,双方专家团队共同前往南召县,对皂荚种植与管理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在金豆皂业有限公司基地,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公司负责人吴永军带领大家参观了豫荚皂荚系列良种的生长情况,并详细讲解了各良种的特性及生产管理技术。据吴永军介绍,近十年来,在省林科院皂荚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公司已成功选育出18个优良类型,获得3个国家新品种权,审定6个河南省良种。这些良种不仅性状优良、优势突出,还在河北、湖北、贵州等地得到广泛推广,赢得了林农的一致好评。

随后,专家团队来到南召县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银河虎山基地,实地考察了“皂荚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及“林业特色树种皂荚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浅山丘陵地区皂荚低产低效林的改造技术、良种采穗圃改建技术及嫁接后管护措施的展示,专家们亲眼见证了废弃山林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变成“金山银山”。

据南召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周虎介绍,项目自2023年筹划实施以来,通过彻底改良低效林、间作连翘等措施,不仅提升了山林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雷红涛教授对河南皂荚的良种培育应用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在织金县建设高效示范林,辐射带动当地皂荚产业提质增效。

跨界融合探索,共绘皂荚产业蓝图

8月3日上午,专家团队前往确山县,深入河南菡艺日化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公司负责人李亿带领大家参观了皂荚展览馆、生产车间,并详细介绍了皂荚功能食品及日化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前景。专家们还观看了皂荚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了皂荚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模式及在废弃矿山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在交流环节,雷红涛教授谈到,通过此次调研,自己对皂荚全产业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河南省在皂荚良种培育、集约化栽培和精深加工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华南农大食品学院具备人才和专业优势,下一步将与河南省林科院皂荚团队联合,集智攻关,开发皂荚高值化产品,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杨伟敏院长表示,此次调研为华南农大和河南省林科院搭建了跨区域合作的桥梁,双方在皂荚产业链研发上各有优势,希望双方深化合作,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共同促进皂荚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皂荚这一古老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森林“四库”(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以及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次“豫”你相“粤”、“皂”亮未来的跨省合作,不仅为皂荚产业的高值化开发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更为两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相信皂荚这一特色林业资源将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