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河南日报农村版》:郑稻C42破局“南籼北粳” 科技赋能打造中原稻米新标杆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年08月26日 第 01 版)

2024年6月4日,本报头版刊发了《让河南稻米更好吃》一文,报道了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持续通过品种创新、绿色配套技术及品牌打造,助力河南好稻米发展。品种是“芯”。近日,该所选育的郑稻C42入选河南省农业主导品种名录。这个来自中原大地的水稻新品种正以其过硬的综合实力,实现从“田间好米”到“市场名米”的华丽转身。郑稻C42是育种家将丰富的田间经验与现代生物技术完美结合的成果,也标志着河南水稻育种向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的“设计育种”迈进,为打造中原好稻米、重塑中原大米市场竞争力提供了硬核的品种支撑。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丽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名录,由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的优质香粳稻“郑稻C42”(审定编号:豫审稻20220001)成功入选。“‘郑稻C42’实至名归,它从豫南到豫北具有普遍的适应性,种植推广进入快速扩张期,重塑了传统‘南籼北粳’的种植格局。”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程泽强表示。

郑稻C42的关键突破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主任王亚博士介绍,郑稻C42通过优良性状基因聚合,实现“丰产、优质、抗病、广适”四性协同提升,解决了优质粳稻在高产稳产、跨生态区适应性方面的难题,实现豫南到豫北全域适种。

水稻是河南省第二大秋粮作物。传统水稻布局中,豫南750万亩稻区以籼稻为主,粳稻仅占全省25%,且集中于豫北。郑稻C42通过在罗山、潢川、息县、光山、淮滨、桐柏、新蔡、正阳等多点示范,验证了粳稻在豫南籼稻主产区的适应性,破局“南籼北粳”困局,推动全省水稻种植结构优化。王亚透露,今年,郑稻C42在沿黄稻区多个县区成了订单种植的“抢手货”!

在濮阳县前康庄村示范基地,郑稻C42较传统优质稻种植亩增产200公斤以上;在原阳县水牛赵村,采用“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亩产均在550公斤以上。除了豫北稻区,豫南多个示范点同样实现亩产超700公斤。潢川县川香家庭农场采用纯有机方式种植的郑稻C42亩产达500公斤,实现当地有机水稻产量的重大突破。郑稻C42实现了多性状协同提升:亩产达650—700公斤;整精米率73.3%,直链淀粉含量16.8%,垩白度低至1%,透明度1级,具香味,食味值达90分;中抗稻瘟病;株型紧凑抗倒伏……

郑稻C42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在黄河沿岸的原阳县等地,远看是一幅“绿浪翻滚、稻苗泱泱”的图景。这里是闻名全国的优质粳米产地,以黄金晴为代表的原阳大米几乎无人不知。随着种植环境变化与市场需求升级,该优质稻区面临诸多挑战,品牌发展也迫切需要提级。“稻瘟病压力较大、老百姓对产量和米质要求日益提高。”王亚说,这为水稻品种选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破解“优产—高产—抗病”的矛盾,打破南北地域种植局限,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基地水稻试验田里,间隔插着白色的小牌牌,“每个牌子代表一个品种、品系或种质材料。除了课题组创制的近万份各世代育种材料,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12个区试参试品种。”

团队瞄准优质食味米的目标开始进军。首先对黄金晴进行了改良升级,选育出水晶3号,“在2018年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虽然非常好吃,产量也高,但缺陷也明显,株型披散后期倒伏风险高,稻瘟病抗性依旧不够理想。”

如何破局?在水稻室科研团队努力下,不断探索“表型选择+基因选择”的多目标协同改良育种模式。经过多年、多区域的观察和测试,结合功能基因芯片技术,筛选500余份核心种质。从中选择米香浓郁、稻瘟病抗性强、穗大粒多、成熟落色好的阳光香稻与产量水平高、综合抗性好的江苏糯稻杂交配组,打破“先看长相再推测基因”的传统局限,最后经过多代精准筛选,郑稻C42脱颖而出!这一切过去,就是10多年时间。“郑稻C42聚合了优良食味、抗稻瘟病、理想株型、高产等优良性状,高度契合当前优质稻生产需求和市场需求。”

从一粒种子到一张名片

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前首席专家尹海庆研究员表示:“郑稻C42入选主导品种,是河南‘以品种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为打造‘豫米品牌’提供了核心载体。郑稻C42对主要病害抗性突出,降低了种植成本和风险,保障了稳产,更确保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稻米品质的高度稳定性。”

“白米饭,吃出甜味了。”郑稻C42在稻米食味盲评会上经常拿下第一。2020年以来多次成为河南省优质食味粳稻观摩品鉴大会的重点推荐品种。郑稻C42的育种突破只是起点。“未来我们将会构建更完善的水稻基因型—表型数据库,实现‘定制化育种’,加速品种商业化应用。”王亚说。

依托省农科院技术支撑,通过“品种+基地+品牌”产业化路径,推动品种价值向市场溢价转变。目前,从豫南到豫北,郑稻C42已孵化出“息县香米”、潢川“古黄国有机香米”、原阳“水牛稻蟹田米”、濮阳“前康香米”、开封 “濛金地大米”等一系列知名稻米品牌。“种出好米不难,难的是让好米变成消费者认可、愿意溢价购买的‘名米’。” 沿黄水稻主产区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党支部书记、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俊海表示,“郑稻C42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售价比普通米高出不少,而且粮商点名要。有了好品种,我们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更有底气了。”

程泽强表示,下一步,粮作所将以优良新品种选育和应用为抓手,稳定水稻生产,改善稻米品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从一粒种子到一张名片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