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华特产频道》:产抗双赢——“郑单819”彰显河南粮仓硬实力!

“郑单819示范基地实收5.1亩,折合标准水分含量14%后,亩产高达962.17公斤”!金秋时节,中原大地再传丰收捷报。在鹤壁市淇滨区刘寨村玉米示范田里,百亩连片的“郑单819”昂首挺胸,穗大粒满,展现出强劲的丰产抗逆能力。国家、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上下联动,积极落实国家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在面对2025年黄淮海区域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下,良种良法相得益彰,呈交了一份完美答卷,充分展现了河南省在现代种业创新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硬核实力。

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河南农业大学李玉玲教授表示:“今年我省气候条件特别特殊,前期高温干旱,后期持续阴雨寡照,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郑单819’品种表现特别突出,不管是产量性状还是抗病性都很优异。对于单产提升来讲,品种是最核心的基础。

“郑单81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具有耐高温干旱,抗多种病害,淀粉含量高,品质有等优异特征。河南省产业体系玉米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遗传育种室主任曹丽茹研究员介绍:“该品种融入了热带抗逆种质、欧洲早熟坚秆种质,结合黄淮海地区骨干系的适应性选育而成,六种主要病害均在中抗以上,在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下仍保持活秆成熟、不花粒,不粒腐,展现出超强的抗逆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程泽强指出:良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基础,技术创新则是实现单产突破的核心关键。他强调,在当前复杂气候条件和资源约束下,要把育种创新摆在农业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肩负着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的使命,特别是遗传育种研究室,要勇担育种创新重任,聚焦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的实际需求,加强矮杆耐密抗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联合攻关。

良种还须配良法。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集成推广了耐密多抗品种、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鹤壁市淇滨区种地大户秦希峰欣喜地说:“我种了100多亩‘郑单819’,今年这么差的年景,能长成这样确实不错,确实是个好品种!”

从理论到实践,从种质到品种,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单819”的丰收景象成功的落实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河南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五良融合”为保障,持续夯实大国粮仓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中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