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7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大象新闻》:乌拉圭“豫”见河南,绿豆产业开启跨国合作之旅

11月4日,我省首个绿豆产业跨国开发合作协议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河南省直相关部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市农业农村局及企业代表,与乌拉圭佛罗里达省政府官员及企业代表团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绿豆品种引育试验与开发合作项目签约。签约仪式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徐彬主持。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韩启忠发表致辞,向远道而来的乌拉圭友人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为推动此次合作落地付出努力的各方团队致以诚挚感谢。韩启忠介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1909年创立以来,始终坚守“科技兴农”的使命,如今已发展为拥有24家研究机构的区域农业研究创新中心。其研究领域覆盖小麦、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园艺、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及畜禽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向,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布局完善,并且有强大的人才梯队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此次合作的核心参与方之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实力同样亮眼。该研究所专注于玉米、水稻、特色杂粮等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高新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截至目前,研究所已选育新品种17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44件、专利98件,斩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5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水平稳居全国前列,为此次绿豆合作项目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程泽强研究员、乌拉圭吉拉芬公司董事长戈登·斯托里先生、河南膨化集团董事长董鹰隼先生共同上台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豫乌绿豆品种引育试验与开发合作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合作协议,河南省合作单位与乌拉圭佛罗里达省合作企业将整合双方优势,共同培育适应性更广、产量更高的绿豆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与种植效益,同时推动国际绿豆品质标准的统一和提升,为全球杂粮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方还将打通“实验室-农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国际化农业科技人才,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绿豆在中国拥有5000多年种植史,既是重要的杂粮,也是常见的蔬菜(如豆芽),合作培育高产、稳产的绿豆品种,能有效增强农业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对保障民生、优化种植业结构至关重要。

随着合作协议的签署,中乌两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协同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双方将以绿豆合作为起点,深化优势互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为两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全球农业国际合作提供可借鉴的“豫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