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旱作节水增产技术增加效益逾5亿元
  本报讯 由中科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大水保所山仑院士等主持完成的“提高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项目的各项节水增产技术,目前已在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示范推广42.7万hm2,新增经济效益5.03亿元。   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8%。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是制约旱区农业发展的两个重大环境问题。旱区农业的发展既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同时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旱地农业生产水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一直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十多年来,项目组围绕“提高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这一中心,按照基础性研究与实际应用直接衔接,控制实验与大田验证相结合,生物节水与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在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的农业与生态特性、作物对有限水分亏缺的适应与调节机理、作物不同基因型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与潜力、半干旱地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途径及发展方向的研究。在阐明作物对有限水分高效利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作物对半干旱地区多变低水环境适应性的科学概念,证实适度水分亏缺可使作物产生生长、生理和产量形成上的补偿效应,节水与增产目标得以同时实现;同时还提出了若干节水增产新技术,包括人工汇集雨水可量化的有限灌溉技术、使生理代谢活性和抗旱性得到结合的种子处理技术、利用氮磷营养调控水分利用技术等;并在构建半干旱地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基础上,研发了适于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智能化农业节水技术系统。   (王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