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微生物技术创新在走下坡路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涵盖了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化工生产、冶金采油、污水处理、创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但是我国目前微生物应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弱,甚至微生物应用研究已经在走下坡路。”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早年长期从事微生物应用领域研究和开发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现出对我国微生物应用技术现状的担忧。   同动物、植物一样,微生物是自然界三大生物资源之一。但微生物个体微小,不像动植物那样容易让人们感受和体验其存在与功能。这不仅影响了人们对微生物的正确认识,也阻碍了对微生物技术开发的支持和投入。   任玉岭说,20年前,全国有微生物研究机构25家左右,中国科学院、农业科学院和诸多省市都成立过微生物专业的研究所,曾经推动了微生物的蓬勃发展。但近年来,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应用微生物技术的开发投入越来越少,应用微生物的研究单位数量不断下降、研究人员不断萎缩,全国研究机构只剩下不到10家。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这样,微生物研究基础最好,拥有菌种最多,专业人员最齐全,设备、图书最雄厚的单位,应用技术的创新工作也正濒临被“扫地出门”的境地。地方研究机构则因缺乏经费的支持而趋于人去楼空,或是转向了急功近利、浮躁的研究方向。   微生物的应用面宽,应用前景广。任玉岭认为,微生物应用技术至少在解决人类未来两大难题上将有所作为,即能源与环保。   自然界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总有用尽的时候,而生物质是一种不会枯竭的资源。利用生物质的能量是未来人类能源的最大希望。要将生物质转化为能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微生物发酵。例如,沼气发酵既可以清洁环境,也可为城乡提供能源;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代替汽油的构想已经逐渐变成现实;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氢能用于汽车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日本起步,中科院微生物所、清华大学也在攻关。   除了能源问题离不开微生物技术外,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微生物技术。例如,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依赖于微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微生物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还扮演着污水和垃圾处理者的重要角色,它们既能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又能除臭。污水与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和能否消除臭味,都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此外,净化土壤污染也要靠微生物发挥作用。   “考虑到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特别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的需要,我认为有必要高度重视微生物应用技术的创新工作,加大对微生物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在改革体制、出台政策,人才流动、资金投放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任玉岭说。   记者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