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带动中科院科研水准提升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世界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显示,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实力值得肯定,有16个学科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的学科前30名。对此,主持该项研究的邱均平教授认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后,科研实力大幅度提升,有些学科已经接近或进入了世界一流水平。中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成为国内外有目共睹的成功范例。
学科布局着眼全球竞争
该排行榜分析了22个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各科研机构的科研竞争力。根据排行榜显示,中科院在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学以及动物、植物学等7个学科排名中均进入前10%,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有七个学科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当属第一。”邱均平这样评价。
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在全国率先开展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等一系列改革外,中科院自1998年启动知识创新工程时,就已经强调了要主动调整学科布局,在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保证必要的基础科学布局和创新探索自由的同时,重点加强与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紧密相关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领域前沿、重要方向和重大项目三个层面凝练和提升科技创新目标;调整学科布局,确定了发展重点。根据国家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主要从事企业和大学等不愿或无力开展的研究发展工作,主要包括某些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研究,某些高技术和共用技术研究,其他与政府职能相关的研究,如国家安全、现代农业、公共卫生、资源环境、灾害、能源、空间等研究,并为社会提供大型公共科研设施。
同时,各个研究所进行了自身学科方向和发展重点的重新定位,一些陈旧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已不再得到支持??如今的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优势更加明显,力量更为集中,队伍更加精干。
从量变到质变
据介绍,只有近11年来科研机构(近2500所)按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在前1%的机构方可进入ESI学科排行。根据这个排行可以看出,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后,中科院SCI论文数量正在逐步增长。
中国科学院一位长期从事科技政策研究的领导同志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对比了德国马普学会和知识创新工程实施前后的中国科学院,他说:“在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之前,我们和德国马普学会的差距很大,它平均一年在高端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是80~90篇,而当时我们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概只有4~5篇,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中科院在SCI论文数量方面从逐步贴近,到现在已经超过马普。这位领导同志分析,对于一个宏观的科研机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当然SCI文章还有质量的问题,但我们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我们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数量也大幅度提升,而且提升的速度很快,每年能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20多篇文章,说明我们逐步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科学水准大幅度提升的时代。
距离拉近 潜力巨大
这次排行榜中的数据显示,中科院在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等学科都有较大潜力。其中,农业科学172/250(即在250个机构中排名第172位,下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7/521,临床医学934/1445,计算机科学53/254,工程学49/809,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6/387,地球科学17/327,材料科学3/480,数学76/150,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128/288,药理学与毒物学74/252,物理学23/558,植物学与动物学59/627,空间科学54/105。
隶属于中科院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有4个学科进入了ESI学科排行,其中化学135/723,工程学340/809,材料科学56/480,物理学140/5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材料科学方面表现不俗,排名非常接近前10%,基本具备了成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化学和物理学也有着较大的潜力。
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前后,基本达到:我国知识创新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包括被引用率)要有较大提高,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的人次要有较大提高,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有较大提高,获得国际科学组织设立的学术成就奖的数量和质量要有较大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及国际专利数要有较大提高;力争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科学论文总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认为,实现中科院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必须充分考虑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必须充分考虑提高全院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构建起能够支撑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动态更新、自我调节的科技布局。在此战略思路的指导下,中科院提出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等6个优先发展领域。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科学院把解决国家战略性科学技术问题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进一步主动调整学科布局,把国家战略需求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结合起来,从容应对世界科技挑战,创造了科技事业新的辉煌。
信息来源:本站 (200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