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调整农业结构 建设现代农业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明确结构调整重点。适应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根据市场需求,运用现代科技,将调整农业结构的重点放在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   强化市场需求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单纯注重生产转向以市场需求引导生产,变封闭式调整为开放式调整,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优化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结构应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横向调整。调整种养比例,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份额。在种植业内部,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二是纵向调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介组织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等,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农民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调整生产结构,资金投入能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而且还会受到规模有限的制约。为了有效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集约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农业投资效益的提高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相应的农业基础设施。所以,应根据调整农业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农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权在农业生产主体的手中,各级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但是,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而应加强公共服务。一是当好“经纪人”,积极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抓好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和民间流通组织建设,把结构调整导入市场轨道。二是当好“服务者”,通过抓试点、搞示范、直接向农民传授技术等措施,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开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三是当好“保护人”,引导公司与农户形成“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减轻农民负担,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通过这些举措,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农业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   作者:孙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