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强农的举措惠农的“大单”
                 ??解读省委“一号文件”   备受关注的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4月21日公开发表。它不仅着力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从新农村建设入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全面求解“三农”难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份一号文件含金量高,强农的举措新,亮点多,带给农民的实惠更多,是一份让农民直接受益的惠农“大单”。   亮点一:300亿元“挥金入土”   【文件传真】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财政支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数字纵深】2005年,我省对农村投入263亿元。文件规定,2006年各级财政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支出达到300亿元以上,省级支农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12%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和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并从制度上保证农民能够均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亮点二:不让种粮农民吃亏   【文件传真】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县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重点粮食品种最低保护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搞好价格调控,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数字纵深】去年,我省安排扶持粮食直补资金11.7亿元,良种补贴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146万元。今年,省财政安排粮食风险基金的50%,共计14.5亿元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筹集3亿元用于小麦良种补贴。同时还安排了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   【亮点解读】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民以食为天。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守住的一条“底线”,而其中首要的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县及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亮点三:内外结合“三大举措”鼓起农民腰包   【文件传真】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以“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转移就业培训,增强农民外出就业能力,发展技术型、外向型劳务输出,打造河南劳务品牌。   ??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完善对农民的补贴政策。   【数字纵深】2005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870元。文件提出,到“十一五”末,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3840元,年均增长6%。   【亮点解读】省农业厅综合处处长李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首要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对此,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三大举措”将有力地解决农民增收难题。   亮点四:现代农业大发展   【文件传真】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强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建设。   【数字纵深】“十一五”期间,通过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发展,省级龙头企业由128家发展到3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由30家发展到8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5万个,带动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60%。   【亮点解读】魏仲生: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处于国际竞争之中。能使广大农民普遍增收、持续增收的有效方式,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打牢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多、快、好、省”,使广大农民真正投身其中,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亮点五:务工农民再获关爱   【文件传真】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逐步纳入所在地的养老保险范围,有条件的纳入当地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对务工农民学龄子女实行相对就近安排入学,免收借读费。   【数字纵深】去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1557万人,劳务收入达到730亿元。“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50万人,年劳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亮点解读】张广智: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指出,“破解‘三农’问题,一个靠发展,一个靠转移,一个靠改革。”转移劳动力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切实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推行用工单位与务工农民签订劳动合同,切实解决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亮点六:农民教育负担越来越轻   【文件传真】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收费的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数字纵深】2006年安排14.5亿元资金,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对全省农村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亮点解读】河南农业大学张冬平教授:农村教育是目前整个教育事业中最薄弱、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是当前教育工作中最需要支持的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才能让众多的农民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体会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记者:田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