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民:体制,让科技出新出彩
出生在农村,大学上农大;毕业后,分配到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从科员到处长,一干就是20年!
不采访徐公民,不了解河南在农业科技上的贡献。
徐公民则笑着说:“对农业,对农业科技,俺们算是有缘。”
说起河南的农业科技,徐公民如数家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郑麦9023,年播种面积过亿亩的玉米品种郑单958,河南农业品种繁育亮点频现;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只两年时间,河南已让小麦亩产直逼700公斤,玉米亩产突破1吨!
另外,抗虫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纸探针,肉类、冷冻品牌占据全国大半市场,显示河南农业科技强大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得益于体制的不断创新,得益于河南农业科学家具有攻难克坚的精神和勇气!”徐公民说,上世纪90年代,对重大科技项目,河南已开始实行首席专家招标制,优胜劣汰,同时实施“前期支持、中期加力、后期补助”的扶持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科技战线的热情。
对未来,徐公民充满信心:河南科技发展蓝图即将制定,农业科技目标除“优质、高产、高效”外,还有“生态和安全”,让未来人们的餐桌变得丰富、安全和健康。
记者:阙爱民 实习生:周屹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