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科学时报:省级农科院要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科学时报》2006年5月12日第3版       河南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省级农科院要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史俊庭   本报讯 日前,记者走进河南省农科院,采访了该院院长马万杰。他结合河南省农科院刚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指出,省级农科院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应该充分发挥其占据优势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   马万杰介绍说,“十五”以来,河南省农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郑麦9023以及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成功是其代表。在此期间,该院共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95项,通过国家审(鉴)定农作物新品种46个,培育出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遗传育种和畜禽疫病检测、动物胚胎移植、植物组培快繁等一批优势研究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技术体系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优势学科。农村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优质小麦、高产玉米、杂交棉花、花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成果示范样板,对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基础较强、学科门类较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马万杰说,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结构性矛盾、科技创新贮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科院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制定了如下发展目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学科群5个,培育名牌课题组5个,造就国家级知名专家5人;获得国家级成果奖5~8项,审定作物品种20~25个,技术发明专利10~15项。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使优势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此,河南省农科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首先要争取进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黄淮海区域创新中心,同时整合优化河南省农业科技资源,建设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挥该院在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实现农业及农业科技的跨越发展。其次,继续搞好优势学科建设,促进新兴学科发展。在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上进行基因资源的发掘与种质资源创新以及选育超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在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体系,设施农业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及配套技术和主要农林病虫草害灾变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此外,他们还将加强主要农业生物重要性状遗传、农作物及畜禽育种理论和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等基础性研究,努力推进原始创新。   据马万杰介绍,河南省农科院自2005年已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实施优势提升和学科扩张计划,主要用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用于引导和鼓励具有重大前景的科技探索、科技创新补助以及用于科技创新奖励;投资10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投资1.2亿元建设综合实验大楼和种质资源库等基础设施。加强重点实验室、科研设施等农业科技条件建设,持续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探索完善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的管理新模式及运行新机制,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最后,马万杰说:“省级农科院要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只要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科技成果高效地进行推广了,中国的现代农业就有希望了、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