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河南日报:两院院士盛赞我省“小麦经济”

《河南日报》2006525日第1版要闻头条

 

小麦面积、总产和对国家贡献均居全国首位

两院院士盛赞我省“小麦经济”

 

本报讯(记者 田宜龙)“多年来,河南省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河南小麦生产形成了优质与高产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生产与加工结合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河南独有的小麦经济。”说这番话的是小麦育种与栽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五月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丰收在望。5月15日至19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卢良恕、李振声、郭予元、刘更另等四位院士,在深入周口、许昌、南阳等地实地察看了我省小麦生产状况后,对我省近年来兴起的“小麦经济”大加赞叹。

我国著名的植物遗传学家与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说,河南的优质专用小麦已经发展到4039万亩,以小麦为主的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200万吨,使河南小麦的生产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品质、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小麦科技含量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小麦精深加工得以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河南小麦种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供种规模迅速扩大。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河南已成为黄淮海地区的小麦供种大省,为华北大平原小麦区的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小麦经济’现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大有发展潜力。”卢良恕等院士认为,河南今后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合理搞好小麦品种布局,做好小麦品种改良工作,加强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要实施小麦无公害技术工程,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尤其要大力发展小麦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把小麦大省转变为食品工业大省。

院士们还建议,河南省要高度重视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掌握更多的核心样本群,保存绝大多数的遗传多样性,为不断提高河南小麦育种水平打牢基础。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