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
辽宁省辽阳市“一村一品”战略全面开花
一处处荡着涟漪的鱼塘,一辆辆装满鸡蛋等待外运的集装箱车;房前矗立起秸秆气化站,柏油路旁架起了路灯……这是春耕时节,在辽宁省辽阳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见到的新景象。
    近年来,辽阳市依托区位、资源及产业基础优势,在农村强力推进“一村一品”战略。蛋鸡、肉食鸡、花卉、淡水鱼等传统产业扎堆聚集,二产领域的汽车配件、建筑材料、工艺品生产乃至三产的运输业和餐饮旅游业等也迅速崛起。现在,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11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20.5%,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有60个专业村营业收入超1亿元,其中有14个专业村营业收入突破了5亿元。
    这些“一村一品”专业村,不仅产品特色鲜明,有很多已经成为专业村的代名词,蛋鸡村、渔业村、衬衫村、皮夹克村、玻璃工艺品村、床上针织品村……依托主打产品和知名企业,这些村的经济发展目标越调越高。佟二堡村8家规模企业带动380多户裘皮、皮装加工企业发展,年生产裘皮10万件,皮装160万件。该村还将发展触角伸向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建设使裘皮、皮装形成集养殖、硝染、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佟二堡村的带动下,2006年佟二堡镇裘皮生产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皮装生产企业实现产值25亿元。
    辽阳市“一村一品”专业村、亿元村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更是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佟二堡村现有6000多名劳动力在村内 380多户企业就业,占全村劳动力的87%。小北河镇通气湾村40多户企业里安置本村劳动力达75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的89%。此外,还有不少忙时种田、闲时在厂里打工的劳动力,每人一年也能挣回七八千元。去年,辽阳市110个专业村共安置8.4万本地农民就业,这些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68 元,不少亿元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专业村的产品生产催生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农村事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反哺农业,使相当多的专业村、亿元村加速村级规划,促进村貌改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行一步。刘二堡镇前杜村同辽阳轧钢厂 “村企共建”后,该企业先后投入900多万元对村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办公楼,建文化广场,修村路,承担村小学学生杂费,为村小学建多媒体网络教室,给每名教师发教育和交通补助。前杜村有70多名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轧钢厂发放的60 元生活补助。这几年,每到重阳节,轧钢厂都会把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发礼品、看演出,让老人们高高兴兴地过自己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