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这是兴安县自今年3月份以来,开展以“联贫致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的主旨。兴安县县委书记粟定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开展这一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转变干部作风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广西兴安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与贫困党员、困难群众“结穷亲”,到目前,广西兴安县有4395名党员进村入户为“穷亲戚”提供致富技术、信息、资金、生产资料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知民所想 察民所虑
兴安县委在调研中发现,全县农村有近10%的党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周围群众;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生活水平仍在温饱线上徘徊。
农村这些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所缺的资金、所盼的技术、所想的致富信息,恰恰是机关党员干部及部分先富起来的党员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于是,广西兴安委决定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在全县迅速掀起“联贫致富”活动,将基层弱势人群“扶上马,再送一程”。
为使“联贫致富”取得成效,县委要求结对单位和个人必须做到“六个一”:即每年对联系户进行一次慰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送一条致富信息、教一门致富技术、启动一个经济项目、每季度至少登“穷亲”家一次门。
怀揣“知民所想,察民所虑”的爱民之心,县直机关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单位,或与村党组织结对“抓村包点”;或个人与困难群众“结穷亲”。广西兴安县组织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张张“联贫致富卡”将帮扶人与贫困户“绑在一起”,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帮扶人的基本情况、帮扶内容、帮扶计划实施等等均入卡张贴,各乡镇还设置了“扶贫致富”公示栏,将帮扶对象、内容、人员和结果“四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广西兴安县农业局局长郭作勇的‘穷亲戚’是界首镇石门村79岁老党员陈寿贵,6月30日一大早,他就带上局里的技术员老覃买上化肥,送到老人家中。走进陈家,郭作勇就问:“葡萄长得咋样?肥料我给你们带来了。”说着,郭作勇就拽着老陈的儿子要去看葡萄园。站在葡萄园里,技术员老覃从施肥、套袋讲到移植、剪枝,说得小陈一个劲地直点头。
“他们之所以穷,缺的就是技术和项目啊!”临别时,老郭边说边掏出200元钱塞到陈寿贵手上,老人接过钱流着泪说:“我家的葡萄秧都是郭局长送的,今年葡萄收益估计有五六千元钱。自从攀上了郭局长这个‘亲戚’,我儿子做事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
亲民所爱 为民所需
雍德旭是县检察院政工科副科长尹相球的“联贫致富”对象。小雍年轻有闯劲,承包了村委15亩柑桔场并进行品改,还种上了油桃、水蜜桃和南丰蜜桔。但是,由于后续资金不足,他去年不仅未赚到钱,相反还背上了一身债务。自打“结亲”之后,尹相球先后两次以个人名义贷款1.3万元给小雍,解决了果苗急需施肥保果等问题,并为其购得“三元杂”肉猪11头、母猪13头,鼓励他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在尹相球的帮扶下,雍家的油桃、水蜜桃今年丰产上万斤,收入近万元;肉猪已出栏11头,收入5000余元。对此,小雍感激地说:“联贫致富就是雪中送炭啊!”
“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想办法给什么!”广西兴安县溶江镇镇长罗颖深情地说。溶江有“南方吐鲁番”之称,葡萄是当地农民增收的希望。但是,为了省钱,许多农户在给葡萄套袋时,用旧报纸作袋,铅油印在葡萄皮上,收购商就压级压价。为此,镇里今年出资数万元买回100万个专业纸袋免费送给群众,“我们镇蒋书记还自己掏钱买了4000个套袋送给他的‘穷亲戚’季永军呢!”
在溶江镇党员“联贫致富”公告栏前,记者发现,在该镇318位被帮扶对象中,司门村委有位叫刘有辉的困难户很特殊,我们当即决定去看看。
走近司门村委茨塘屯,村委张书记告诉记者,村口刚建起的小卖部是全村党员捐资2000多元,专为照顾刘有辉“就业”新开的。刘有辉抹着泪说:“我中年丧妻,现在又是一身的病,什么农活都干不了,还要养老母亲,多亏‘联贫致富’啊!”刘有辉还告诉记者:“溶江的大端午(农历五月十五)那天,我的‘亲戚’、镇中李书记给我送来了100元慰问金。”
据悉,兴安县直105个单位与105个行政村在“联贫致富”主题实践中结成了对子,扶持新上致富项目236个,全县党员干部共扶助资金663万余元,为民办实事好事6328件,解决实际问题2443个,400多名贫困党员群众在“亲戚们”的帮助下实现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