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大河报:我省2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励

《大河报》:200819日 第11版 河南新闻

 

我省2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励

 

核心提示

昨日,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22个项目获奖励,比2006年度多了9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为我省2004、2005、2006年度三年数量之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7项。其中通用项目17项,专用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由郑州大学赵明 教授等完成的“压电材料的断裂”成果,是我省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上零的突破。

我省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是我省近十年来首次同年度荣获2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和2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我省科技发展史上具有突破性和跨越性意义。

□首席记者张可丹

玉米新品种“郑单958”已经累计增收140亿元

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高光玉米新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科技人员历时18年研制的“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在此次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建国以来我省获得的第三个农业类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产量低、种子生产成本较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通过改良玉米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开始培育耐密高产、稳产多抗、中熟广适的杂交种。历时18年艰辛钻研,科研人员在玉米种质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的玉米新品种“郑单958”,并迅速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第一大农作物品种,极大提高了我国玉米生产综合能力。

据介绍,自2004年起“郑单958”就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作物品种。“郑单958”审定后得到迅速推广,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及东北、西北春玉米的主栽品种,实现了我国玉米生产上的第六次更新换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该品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2.5亿多亩,增产145.5亿公斤,增收140亿元。为我省粮食生产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单958”也同时成为建国以来农作物单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