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做好秋冬种工作,确保明年夏粮获得好收成
10月10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部分地区秋冬种工作座谈会。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秋冬种特别是冬种小麦生产面临的形势,研究了秋冬种工作。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对做好秋冬种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会议要求,各地一定要抓紧农时,扎扎实实地搞好当前的秋冬农业生产,千方百计确保明年夏粮丰产丰收。
会议认为,今年的秋冬种工作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从有利因素看:一是粮食市场价格逐步回升。当前小麦价格每公斤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示范项目的实施,对调动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品种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品种结构调整,高产优质品种比例增加,这些品种春性强,适播期长,为缓解今年秋冬粮油作物种植季节紧张的矛盾提供了条件。三是土壤墒情普遍较好。今年从南到北土壤墒情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为小麦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秋冬种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小麦面积仍是减少的趋势。二是适期播种难以保证。由于今年秋收作物收获期普遍偏晚10天左右,加上入秋以来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连续阴雨,使腾茬整地和播种难度加大,播期推迟。三是物资投入增加的难度较大。由于一些农业主产区自然灾害较重,农业生产和种植农户收入损失较大,严重影响秋冬种的物资投入。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正确看待当前的秋冬种形势,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会议指出,当前正是秋冬种的关键时期,各地务必要加强宏观指导,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小麦生产,稳定或扩大小麦播种面积。要根据粮食市场供求的新变化,把结构调整的重点迅速转到优化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上来,不能在简单调减粮食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把调减粮食面积作为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要及时引导主产区特别是优势产区适当恢复播种面积,多种优质专用冬小麦,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的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信息发布、技术指导、良种调剂、物资供应和产销衔接等服务工作,要积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千方百计引导优势地区的农民种足种好优质小麦。
会议要求,各地要针对今年秋冬种播期推迟、播种难度加大等新问题,更加重视依靠科技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抗灾能力,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抢时播种。要及早组织农机具,积极动员农民及时抢收秋熟作物,尽早腾茬整地,为抢时播种争取农时季节。二是提高播种质量。要根据专家建议,采取适当增加播量、增施磷肥、推广包衣种子等措施,打好播种基础。三是加强田间管理。要在打好播种基础的同时,做好田间管理的各项准备工作。要组织技术人员对今年秋冬种的麦田进行分类排队,制定指导田间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预案,以管补种,争取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具体指导,加强冬前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保优节本高产技术。要针对今年雨水多,菌源基数大,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可能大发生的趋势,加强小麦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会议强调,各小麦优势区要抓好示范项目,做大做强小麦优势产业带。为了推进小麦优质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今年农业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了优质专用小麦示范项目。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今年秋冬种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示范区要认真按照农业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认真做好示范区面积、地块的落实,抓好统一供种、建立项目档案和责任制度。要按照项目总体方案和要求,抓好良种配套技术的培训,创建好示范片、示范点,积极发挥项目区在整个小麦生产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要搞好产销衔接,落实产销订单,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部门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小麦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支持各种小麦产销衔接活动。
信息来源:农业部 (200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