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农业的发展概述(2001)
  我国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00?2001年,我国农业领域在农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植物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了优势和特色。我国在水稻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独立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并建成数据库,在水稻基因分离技术、超级稻基因计划和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方面也取得进展。此外,在单价、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抗虫小麦、转基因抗青枯病马铃薯、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等创新性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居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新品种选育时间由过去的8-10年缩短为2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在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口蹄疫病毒基础研究获得突破,猪病世界难题被我国攻克,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我国首次成功地对植酸酶基因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突变改造,使植酸酶在重组酵母中高效表达,研制成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的饲料植酸酶,有望占领国内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我国肉牛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取得进展,有望实现商品化生产;水牛试管繁殖技术取得突破;肉用山羊育种在分子遗传标记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居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克隆山羊、克隆牛诞生;中国正式启动家猪基因组测序计划。   全面完成了“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截止2000年底,“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农业科技鉴定成果共760项,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共24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农业项目共42项,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共计596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储备;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得重大进展,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及利用和高新技术农业应用取得的进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培育、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农作物畜禽新品种和种质资源,使我国农业整体育种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如:(1)选育出一大批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新组合),这些品种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产优质水稻,优质面包小麦,优质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双低、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转基因杂交棉等都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保护地番茄主栽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近年累计推广达300万亩,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选育出产奶量和乳脂率高的乳、肉兼用型中国西门塔尔牛,瘦肉率达63%的大白猪新品系,培育出生长快和饲料报酬高的黄羽肉鸡、瘦肉型北京鸭新品系,对提高我国肉奶蛋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国家“九五”细毛羊培育课题通过验收,这将有助于促进国产羊毛向优质方向发展;培育出一批适合北方草地的多抗、高抗牧草新品种,为西部大开发的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改良半干旱草原、防沙治沙及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3)筛选出一批种质资源,进一步丰富了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目前,国家种质库新增34种作物2.2万余份种质,使国家库长期贮存种质数量达33万余份,居世界第一位;拥有种质资源总数达37万余份,位居世界第二位。这些种质资源,为培育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提供了大量的育种材料。我国家蚕品种资源特殊形状研究及种质的创新与利用取得重大进展,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示范区,以技术集成的方式,探索新疆棉花可持续优质高产的途径,实现了棉花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连续三年创造了亩产皮棉200-250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   农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1)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利用生物技术育成的作物种子已成为种植业生产中种子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禽流感诊断试剂盒,猪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抗体检测试剂等生物制品较传统血清型诊断产品更高效,在生产中已大范围推广应用,成为兽医诊断的主要产品。(2)信息技术已广泛进入农业科研生产领域,成为农业科研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建立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我国农业重大问题的分析;开发研制出分别适合我国南方稻区、黄淮麦区、新疆棉区、北方大豆产区的双季稻、小麦、春玉米、棉花、大豆高产专家管理决策系统,已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开发出基于6个采样点数据与8个基础数据库网络信息的动态复核及分析软件,实现了网络计算机对饲料产品质量的动态分析。   农业产业化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具体表现在:(1)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及推广,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中低产田和区域治理,为提高我国农作物单产、稳定粮食总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2)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我国农业靠节水增加6400万亩灌溉面积。在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等一大批国家级节水示范项目带动下,农业节水工作进展顺利。在工程措施方面,新增农业节水灌溉面积1.15亿亩,与工程措施配合推广多种形式技术措施面积2.5亿亩。(3)新疆细毛羊产业化技术有突破。新疆细型细毛羊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项目在1999?2001年完成了以世界先进的绵羊生物技术和羊毛科学化管理为核心,以细毛羊品系繁育技术、绵羊疾病综合防治技术配套的新疆细毛羊产业化技术体系。新类群羊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羊毛综合品质上达到世界优质细毛羊品种水平。这一项目的实施,累计增效7900多万元。(4)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出的转基因胚胎数已达24500个,而且在我国首次培育出高水平生产目标的绵羊,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建成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国家,实现了我国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蛋白质为零的突破,它从研究开发阶段跨入产业化准备阶段,使我国该领域的工作走到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