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说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是安全的
“通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是安全的。”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肯定地表示。
今年9月份,农业部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城市例行监测的数据显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比2001年7月提高了28.4%,按国际标准,四城市平均合格率为92%;37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比1月份提高了5.7%,按国际标准为88%;“瘦肉精”样品合格率为98.6%,比2001年7月提高了27.4%。
范小建介绍说,农业部每年1、4、7、9、11月份分5次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蔬菜和畜产品进行随机采样检测,所获的大量数据对全面推动和指导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农业部从去年初开展了蔬菜中有机磷残留、畜产品中滥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等三个专项整治活动,从种植、畜牧、水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准入等环节进行综合治理。初步建立了法规体系和标准、检测、认证体系,组织制定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近2万项,范围和内容涉及到农业各领域和环节。全国规划建设的280个国家级、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以及覆盖1/3地市县以速测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进行全程管理,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范小建强调,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帮助消费者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人们认为我国认证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比例很小,所以农产品不安全。实际上,农产品安全与否要看检测结果,而不是认证与否,因为产品认证是自愿的。二是将无公害与绿色、有机食品混为一谈。这三种食品都属于安全食品,但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最低的安全标准,是面向绝大多数消费者,而绿色和有机食品包括了很多生态观念、营养指标,安全标准要高得多,现阶段还主要是少数高收入者的消费。农业部目前首先致力于解决绝大多数人、低收入者的安全消费问题。三是模糊了优质优价和农民增收的关系。生产安全农产品是生产者的义务,优质可以优价,但安全不可待价而沽。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和农业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农民生产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农民只有通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才能增加收入。当前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模糊认识,把无公害农产品价格抬得很高,是十分不妥的。
范小建还向记者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主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一头继续抓工作基础较好的京、津、沪、深四城市,完善制度,落实综合措施,突出抓基地建设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一头抓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省、区,帮助他们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尽快扭转局面。近期主要解决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禽饲养过程中药物滥用和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及动物疫病问题、水产品生产过程中药物滥用和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贝类产品的污染问题、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污染问题等。另外还将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立法进程,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强化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认证工作。以产地编码和标签为突破口,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对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追根溯源,追查农产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责任。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