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妙语见真知 高论解迷津
院士专家分组开展咨询服务活动
本报讯(记者 郭海方 冯芸 尹江勇 李旭兵 陈小平)
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发展战略咨询服务组成员??戴景瑞院士、谢华安研究员、夏敬源研究员、王汉中研究员一行奔赴周口考察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情况。周口是我省的粮食主产区和夏粮高产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50万亩左右,总产140亿斤,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0多亿斤。院士专家们先后来到周口市农科院、商水县舒庄乡等处,实地察看良种繁育和中低产田改造情况。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院士专家和当地的干部、群众就如何建立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挖掘夏粮增收潜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专家们指出,要实现粮食的稳定增产,除了要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上加大投入力度外,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方设法调动产粮大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应在农业项目资金上向产粮区倾斜,同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在放开价格和维持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样才能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增收。
循环农业发展咨询服务组曹一平、任天志、罗绪刚、赵立欣、袁会珠、王晶一行6名专家,先后对郑州市天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焦作市博爱县下水磨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进行了详细考察。“桃树叶的叶脉是绿色的而叶肉发黄,这是典型的缺镁症状。”“搞循环农业,我们不仅要在园区内实现农业生态循环,还要带动和辐射周围的农户。”“沼气池的沼液沼渣一定要做到定期清理”……在对循环农业示范点每个环节的认真察看后,专家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园区管理者和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地解答,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天园农业示范园技术部经理周文宗激动地说,能得到这些国家级专家的多对一指导,我们想都没想到。专家们给我们提了很多建议,也支了很多实招,给我们进一步做好园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启发。
食品工业发展咨询服务组专家刘秀梅、储晓刚、陈坚、文杰、齐涛来到漯河市,针对当地食品企业提出的30个涉及生产、发展领域的问题,专家们认真地现场一一解答。作为中国首家食品名城,漯河市食品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21%,居全省食品工业第一位。专家组一行参观了双汇集团、南街村。在观看了双汇集团清洁高效的食品生产流水线后,中国疾病预防中心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刘秀梅高兴地说:“作为从事食品安全研究人员来说,我非常欣慰,有双汇这样的企业,我们中国的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她表示,河南要做好国人的“厨房”,必须要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河南省政府提出要建设中国食品安全省,这个目标是非常有胆量有基础的,我希望这个目标能够早一点实现。”刘秀梅说。
煤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及关键技术咨询服务组当天来到位于永城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进行考察指导。顶着炎炎烈日,周国泰院士和孙予罕、胡靖文、任相坤等专家深入永煤公司龙宇煤化工厂,实地考察了该厂年产50万吨甲醇项目,并召开了煤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及关键技术座谈咨询会。神华集团神华研究院副院长任相坤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煤化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院士、专家们认为,现代煤化工是我国能源和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应充分发挥河南省煤炭资源优势,统筹规划、优化布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转变煤化工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强关联度,提高附加值,促进煤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座谈会现场,各位专家还当场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表示愿与企业建立长期对口支持和合作关系。
推动河南发展,关键要靠人才。建设高水平农业科研平台和人才队伍咨询服务组成员??沈国舫、刘以训、谢连辉院士和许尚忠研究员来到省农科院考察。座谈时,谢连辉院士这样阐述自己的人才观。“人才的笼统标准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但这几点还不够。”谢连辉说,在今天容易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人才的首要一条仍是品质,第二条是能够坐下来,第三条是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条是要有精神,“光是发表论文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不叫人才。”河南省要投入14个亿建设全国一流的农业研究基地,这是个大手笔,在座谈会上听到河南省农科院的领导介绍到这一情况,院士专家一致表示要尽快到建设中的河南省农业综合研究基地参观考察,作详细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以训还热情地向河南省农科院的领导介绍自己一名在国外研究烟草颇有成就的学生,积极推荐希望能够合作。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