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李克强副总理视察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纪行

“通过技术创新,农业不仅产量可以增加,质量也可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河南的“三农”问题始终牵挂着李克强副总理的心。19日上午,李克强副总理来到位于原阳的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试验田区,玉米棵已经长到一人多高,棉花苗也钻出了地面尺把高。广袤的田野,生机满目。

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激动地对李克强副总理说,这个基地您很关心,是您在河南时亲自确定的项目,选址的时候您来过。2004512,我们规划前期您又来过,要求我们把基地规划成全国一流的科研创新基地,要叫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民朋友到基地一看就知道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搞现代农业。徐书记在基地视察时指出,要把基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科研开发单位。我们正在按这个目标来奋斗。“十五”以来,我们取得国家大奖9项,其中2项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育成的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66个,郑麦9023和郑单958玉米种植面积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郑单958已经推向全国了?”

“是的,去年的收获面积是6000万亩。现在已经推广到国外了,在越南、哈萨克斯坦种植面积都很大。”

“郑麦9023怎么样?省内占多大面积?”

“也是在全国推广。今年全省种植800万亩,比去年少了,但是我们又培育了新的品种郑麦366,今年在河南种植600万亩。”

“郑麦366的面筋度多少?比9023高吗?”

“两个品种差不多。”

徐光春介绍说,这个基地分农业科学试验区、现代农业展示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区三个区,正争取由河南省和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共建。

李克强副总理赞同地说,在这儿做重点基地是对的,第一,农科院有科研力量,第二,它有组织推广能力,有大量的试验方法回收数据。

在棉花试验田,李克强副总理非常专业地询问,“这种棉花绒长有多少?”

“绒长是31。”棉花遗传育种专家房卫平说。

33能搞吗?”

33的话产量就要下降。”

“现在国外的棉花市场价比我们便宜,而我们现在将近50%靠进口。你觉得还能再进口吗?”

“不能再走大豆的道路了。”

“那你们就得赶上来啊。要实现纺织产业升级,不进口又不行,光进口又影响自己发展,真是两难境地。33的绒长要是能突破,产量能上来,咱们就可以少进口了。这个基地的位置非常重要,位于三个市的交界处,对三个市的影响都非常大。要加快建设进度,有关部委要重点支持一下,这个项目很重要,意义很重大。” 李克强叮嘱说。

看到省农科院在农作物育种、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研发方面有新突破,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得到示范推广,很受百姓欢迎,获得了好的效益,李克强副总理十分高兴。他说,实践证明,通过技术创新,农业不仅产量可以增加,质量也可以提高,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十分有利。农业现代化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