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产业链
近10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2%,是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据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到2000年已占农业产值的84.6%,成为拉动中国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华中农业大学祁春节博士等专家在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论坛”上,就农业产业化发表见解指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快速形成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民经济战略,农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在内的轻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据统计,中国目前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6万余家,涌现出了像伊利、蒙牛、双汇、华农、汇源、鲁花等一批大企业,其中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超过万余家。这些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它们把企业基地和农户作为“第一生产车间”,通过公司加农户、契约加服务、服务加农户、科农工贸一体化等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
与会的专家指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总量扩张应通过调整结构来实现,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加工业、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开发,否则农业产业化也就“化”不起来。
信息来源:河南兴农网 (200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