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河南日报》:科技投入“攒劲” 粮食产量“劲增” 科技管理创新释放农业潜能

《河南日报》9月8日头版:

  本报讯 (记者尹江勇)“过去我们只重视沟、田、林、渠等农业硬件的作用,但增产潜力并未充分发挥。现在通过管理创新,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强化科技‘软件’,中低产田当年就能变成亩产超千斤的高产田。”9月7日,在丰收在望的万亩玉米示范田边,原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李庆修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省农科院在原阳县蒋庄乡举办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玉米项目现场观摩会。现场测产结果令人振奋:亩产可达765公斤。李庆修介绍:“这块地未改造前,玉米产量从未超过500公斤。”

   与会人员上午已先后观摩了汝南、西平等地的项目示范田,测产结果均远超任务指标。

  “河南到2020年要增产粮食155亿斤,因此必须大力提升粮食单产。”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副处长李保全告诉记者,“为此,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从去年开始实施管理创新,改变了近十年来农综开发科技项目‘撒胡椒面’式的分散管理制度,集中1200万资金和人力物力,在全省选择20个县,重点开展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增产科技支撑行动。”

   这一形式新颖而有效。从横向看,由各级农开办负责组织协调,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省农技推广总站作为技术依托,各县农技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从纵向看,则把省、市、县三级的农综开发部门和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等部门联合起来,形成了合力。

  “原阳项目的投资为60万元,主要用于良种和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补贴。”原阳县科技所所长王国彬说,当地的1.11万亩背河洼地现在已被改造成设施完备的土地治理项目区。

  “该计划是我省探索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创新,得到了国家农开办的充分肯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进一步探索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彻底发挥出粮食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