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河南日报:豫南稻区“籼改粳”获新突破 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获高产
 《河南日报》,1012,第03版:河南新闻

  

豫南稻区“籼改粳”获新突破

粳稻新品种“郑稻18号”获高产 

 

本报讯 (记者尹江勇)1011,从豫南水稻产区信阳连连传来佳讯:一是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取得成效,预计粳稻年推广面积可达200万亩以上,平均每亩比籼稻增产稻谷50公斤以上;二是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实施的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郑稻18高产示范项目测产结果喜人,百亩机插秧示范方平均亩产781.8公斤,百亩人工栽插高产攻关示范方亩产达826.5公斤

 籼稻和粳稻是我国两大水稻主要类型。粳稻的品质好、产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麦茬粳稻比籼稻平均每亩可增产稻谷100公斤,经济效益可提高30%?40%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徐公民介绍说。因此,近年来我省将实施籼改粳作为转变水稻生产方式、加快我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豫南稻区籼改粳重大科技项目启动实施后,确定了罗山县和商城县为整县整乡成建制粳稻推进工程试点县,项目组在籼改粳耕作制度优化、品种评价利用、优质高产栽培、病虫草害防治、机械高效栽培和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并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优质米品牌建设也迈出重要步伐,山信、金丰等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优质米生产基地。预计项目完成后,全省粳稻累计推广面积可达500万亩,增加稻谷5亿斤以上,新增经济效益15亿元。

“‘郑稻18’这类新品种的问世,意味着以往在原阳种植的好吃的大米也能在信阳、驻马店、南阳地区大片生产。品种培育人、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尹海庆告诉记者,该品种通过几年来在豫南稻区的试验示范,产量表现喜人,显示出了很好的适应性,尤其适合机械化栽插种植,为豫南稻区籼改粳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③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