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食用菌要紧跟市场
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 康源春
20世纪70年代,我省利用棉籽壳栽培平菇获得成功,开启了食用菌生产的新纪元,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豫西山区的香菇、黑木耳闻名全国;80年代末期,新郑银耳闻名大江南北。20世纪90年代,沁阳花菇、西峡香菇蜚声海内外,鲁山毛木耳、汤阴金针菇、周口双孢菇等在中国食用菌发展史上都写下了厚重的一笔。近几年来,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茶新菇、姬松茸、灰树花栽培数量急剧猛增,增幅惊人。业界人士30余年的不懈努力为河南夺得了食用菌大省的桂冠,但是由于缺乏与市场的有效融合,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时常发生,价格变幅较大,价高盲从和菇贱伤农交替发生,形成“产量大省,产值小省,效益弱省”的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市场带动战略,在稳定产量、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突破加工和销售这两个瓶颈。
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产业化开发,打造“豫菇”品牌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新品种开发,满足市场周年化需求。当前,我省的食用菌生产大多是分散的作坊式生产。这种小规模的生产和经营很不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市场、大流通和出口的需求。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市场带农户”的开发模式。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入WTO后,我省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必须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必须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和要求。必须提高认识,从原材料选购到栽培环境、栽培方法、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重视质量、重视无公害,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科研??推广一体化、利益捆绑、订单连接的科研??推广新体系。五是抓好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生产。
尽快建设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加工基地,培育科工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在原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南农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研究开发珍稀名贵食用菌为突破口,开展规模化生产、加工与销售业务,目前生产技术成熟,开发实力雄厚,在珍稀食用菌的生产与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营销体系的建立健全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产品销售网络也已初步建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保障珍稀食用菌产品的周年不间断供应市场。珍稀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加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我省最先进的珍稀食用菌周年生产示范样板、最大的食用菌新品种展示和菌种保藏中心、最现代化的珍稀食用菌加工企业,推动我省农科院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迈上更高的台阶,从而使我省由食用菌生产大省转变为食用菌生产强省。
信息来源:本站 (200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