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农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工 作 简 报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 2012 年3月 30日
第 7 期
【本期目录】
◆我院召开油菜新品种杂双6号及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
◆院推广处组织召开院县合作项目评议会
◆《河南日报》:新技术使油菜亩产值增千元
◆《中国科学报》:“好品种+简化技术”提升油菜种植效益
◆电视媒体报道
我院召开油菜新品种杂双6号及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
5月3日,我院在信阳市罗山县组织召开优质油菜杂交种杂双6号及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我院房卫平副院长、省财政厅贸易处赵国政处长、省种子管理站毛景英站长、省农业厅经作站郑乃福副站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我院推广处、经作所、河南豫研种子科技公司,信阳市农业局、信阳市和南阳市农科所以及罗山、固始、光山、潢川、商城、遂平、桐柏等7个县农业局的领导和专家共6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会。会议由院推广处田云峰处长主持。
杂双6号是我院经作所选育的甘蓝型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机械化收获等突出优点。为转变传统油菜生产方式,我院经作所联合信阳市和罗山县农科所等单位,综合利用农艺、土肥、植保、农业机械等技术,经过试验、示范、熟化和集成,形成了与杂双6号配套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并进行大面积示范应用。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我院建立在罗山县龙山乡高湾村的油菜新品种杂双6号及简化高效栽培千亩示范方;我院经作所油菜研究室主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书芬研究员介绍了油菜新品种杂双6号选育、特性和和示范推广情况。罗山县农科所翟顺国所长介绍了油菜高产创建经验;省农业厅经作站郑乃福副站长宣布了专家组对杂双6号千亩示范区测产结果,经测产理论产量396.23公斤/亩,折合亩产316.98公斤。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杂双6号优质、高产、抗倒伏等优良特性予以充分肯定,对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予以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大面积推广提出了宝贵建议。
房卫平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省直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我院油菜科研、推广等工作多年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强调指出,罗山县是5个院县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之一,油菜项目是院县双方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院直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油菜新品种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油菜新品种选育和配套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加大高产创建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强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的协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开创具有信阳特色的油菜产业发展道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院推广处组织召开院县合作项目评议会
5月5日,院推广处组织召开院县合作项目评议会。会上,田云峰处长、李保全副处长与我院选派的5位科技副县(市)长就5个综合示范县项目选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田云峰处长就落实马院长在合作共建综合示范县动员会和科技副职挂职锻炼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河南日报》,5月6日,第01版 头版
新技术使油菜亩产值增千元
本报讯 (记者尹江勇)优质杂交良种和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黄金组合”,可使每亩油菜子产量翻番,收益增加千元以上。5月4日,在省农科院举行的信阳市罗山县油菜基地示范现场观摩会上,记者目睹了这一现代农业新成果带来的惊喜。
油菜约占全国油脂来源的25%~30%,我省油菜产量居全国第6位。作为院县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县,罗山县和省农科院共建了占地1080亩的油菜科技成果展示基地。5月2日,省农业厅在这里组织的测产结果显示,折算后的油菜子亩产量高达319公斤,远超普通油菜120~150公斤的亩产量。按市价估算,每亩收益可增加1000元以上。
据了解,该成果适用于全省大部分地区,今年已在信阳、南阳、驻马店、商丘等地建成20多个千亩示范方,深受农民欢迎,即将进行大面积推广。③5
《中国科学报》,5月17日,第04版 综合
“好品种+简化技术”提升油菜种植效益
(本报见习记者 史俊庭)地块相邻,种的都是油菜:一边高度不过膝,横七竖八地倒伏在地;另一边株高达到170厘米,绿油油地茁壮成长。
这是《中国科学报》记者日前在河南省罗山县龙山乡高湾村看到的情景。
“倒伏的是没有经过科学种植和管理的传统油菜品种,长得好的则是使用配套技术种植的油菜新品种杂双6号。”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室主任张书芬告诉记者。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科院、信阳市农科院等单位曾组成测产小组,对该油菜品种进行了测产。据估计,该品种亩产达316.98公斤,是传统油菜品种的两倍多。
“该产量将直接使农民每亩收入提高近千元,这还不包括该配套技术降低的每亩一百多元的投入。”当地村子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自2010年开始,菜子油成为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然而,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形势严峻,消费总量的60%以上需要进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专家傅廷栋曾表示,至少应保证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大于60%才是安全的。
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食用植物油需求缺口,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和不少传统作物种植一样,传统的油菜种植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严重影响着油菜种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当前形势,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简化生产工序的综合农业技术成为新的方向。
身为国家油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的张书芬经多年研究,培育出了双低油菜(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双低油菜中的油酸含量达60%,被称为“最健康的油”)品种??杂双6号。
该品种具有品质优、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机械化收获等突出特点,综合性状居国内同类品种先进水平。
在此基础上,张书芬带领团队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油菜种植管理收获“轻简化”配套技术。
与传统的油菜生产工序复杂、成本高相比,“轻简化”的配套技术显得好处多多。
张书芬介绍说,该配套技术实现了油菜的免耕、机械化栽培,能科学合理地使用除草剂减少除草劳动量,研制出新药“地蚜灵”治理油菜主要害虫??蚜虫,研究出了肥料的简单、高效利用,最后实现油菜的机械化收割。
当地农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轻简化”配套技术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把他们从油菜种植烦琐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而且,杂双6号的产量和品质都很好,我们乐意种这样的油菜。”
这一切,直接促进了杂双6号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目前,河南已有5个千亩示范方、2个万亩示范方,总示范面积达20万亩。
在近期举行的杂双6号观摩会上,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表示,希望能进一步加强油菜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加大高产创建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努力开创具有信阳特色的油菜产业发展道路。
【电视媒体报道】
5月4日,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河南新闻”栏目以“河南省优质油菜种及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召开”为题报道了我院罗山杂双6号及简化栽培示范基地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