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农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工 作 简 报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 2013年3月 12日
第 22 期
【本期目录】
◆ 院推广处处长田云峰一行赴罗山县检查指导院县共建工作
◆ 早谋划 促基地建设上水平
重管理 使示范工作出效果
◆ 我院小麦专家赴永城市开展郑麦7698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工作
◆ 我院畜牧所专家在商水县举行科技示范户养猪技术培训会
◆ 《河南科技报》:我国首个香椿产业示范园在中牟建成
院推广处处长田云峰一行赴罗山县检查指导院县共建工作
2月23日,省农科院推广处处长田云峰、副处级调研员黎世民及小麦专家吴政卿研究员一行,到罗山综合示范县检查指导2013年院县共建工作。
在楠杆镇李寨村,田云峰处长实地查看了院县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高产创建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基地建设的全过程。当他了解到省院专家针对稻茬麦的特点,制定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并把配套技术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基地小麦长势喜人,群众非常满意时,田处长指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我们的专家搭建一个平台,加快省院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败的一个标准,我们要力争每个项目都让群众满意。
罗山县院县共建办公室主任、罗山县农科所所长翟顺国汇报了院县合作共建项目实施情况。今年以来,省院水稻、小麦、油菜、茶叶、蔬菜、葡萄、桃、紫云英、烟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认证的专家们先后数次到罗山开展项目对接、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田处长对专家们的求实敬业精神和共建项目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2013年院县共建项目已经全面启动,专家们行动早,落实快,为共建工作开好了头,起好了步,相信在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县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的院县共建工作一定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早谋划 促基地建设上水平
重管理 使示范工作出效果
1月30日,省农科院经作所油菜专家张书芬研究员一行到罗山综合示范县就2013年油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并到子路镇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在子路镇油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张书芬研究员仔细查看了杂双6号的生长情况,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油菜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春节前后油菜田间管理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张书芬指出,今年油菜前期长势很好,要想获得大丰收,下一阶段的管理很重要,要抢天夺时,及早追施返青肥,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针对冬春雨雪较多,要及时清沟排水,重视预防渍害,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夺高产、出效果。
张书芬研究员还就春季油菜现场会的关情况做了初步安排。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信阳试验站站长王友华,罗山县农科所所长翟顺国陪同调研。
我院小麦专家赴永城市开展郑麦7698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工作
2月26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胡琳研究员、张磊副所长等一行3人在永城市委常委副市长毕江远、副市长梁慧珍和永城市农业局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前往院市共建示范区永城市黄口乡田庄村郑麦7698万亩示范方进行了技术指导。在示范区,胡琳研究员详细询问了郑麦7698的播期、播量、行距、底肥施用以及降水等基本情况,并仔细查看了墒情、苗情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胡琳研究员指出,目前郑麦7698示范基地整体苗情较好,群体较为适中,根系较为发达,为今年示范基地高产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墒情不足、纹枯病发展较快等不利因素。目前,小麦已进入返青拔节期,应结合墒情、苗情、病虫草情及时进行春季麦田管理,抓紧当前有利时机防治纹枯病、麦田杂草、红蜘蛛等病虫草害,并在基部节间定长后及时结合灌溉追施尿素5公斤/亩。同时,胡琳研究员一行向示范基地种植户、永城市农技推广部门发放了春季麦田管理意见明白纸1000余份。
在示范基地现场,永城市电视台对胡琳研究员进行了采访,胡琳研究员针对当前小麦生长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对永城市春季麦田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
我院畜牧所专家在商水县举行科技示范户养猪技术培训会
2月26日,我院畜牧所王克领副研究员在商水县举行院县合作项目养殖技术培训会。固墙镇生猪养殖企业的技术人员共40多人参加培训。其中固墙镇养殖小区20家规模化养猪场的技术人员全部参会。培训会由商水县畜牧局组织,畜牧局副局长刘运才同志主持会议。
培训会上,王克领副研究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最新的养猪技术传授给养殖企业。首先向学员详细培训了猪舍科学建筑和猪场设施的合理选择与利用、冬季及早春季节猪场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等。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讲解了科学建筑猪舍对猪场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在我国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尤其是在早春季节,温度变化大,昼夜温差极其明显,在这样的季节里,如何作好猪舍、尤其是哺乳仔猪及保育仔猪两个阶段的猪舍温度、湿度、通风对猪场效益尤其关键。接着王克领副研究员又进行了猪病综合防控技术的培训。目前规模化猪场危害最大的主要是传染病,其中最严重的传染病是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和猪蓝耳病,预防这些严重传染病的最主要方法是疫苗免疫,王克领主要从如何选购、保存、使用疫苗;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猪群在什么情况下免疫效果最好;如何通过在疫苗、药物、饲料等各个方面的科学规范来克服疫苗的免疫抑制和免疫失败;如何进行疫苗免疫效果的检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针对近年来我国许多养猪场伪狂犬病呈地方必性流行的发病特点,向养殖企业分析本病重新高发和流行的原因。我国目前应用的伪狂犬疫苗所使用的毒株属经典毒株,而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毒力变强属变异毒株,所以用经典毒株型疫苗进行免疫对当前流行的疫病预防效果差,导致该病重新高发和流行。针对这一情况,他为养殖企业讲解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认真详细地培训了本病的预防方案及疫病的最快控制措施。
培训会自始至终秩序良好,学员们听讲非常认真并不时作着记录。培训结束后,专家们与商水县畜牧局刘运才副局长和防治站胡德林站长以及学员们进行了技术咨询和交流。下午,专家们又亲临养殖企业进行了实地技术指导,面对面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河南科技报》,2013年2月5日,第A2版:综合新闻 |
我国首个香椿产业示范园在中牟建成
本报记者:郭俊娟
2月1日,省农科院中牟香椿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中牟县官渡镇田庄村举行。中牟县老田家香椿专业合作社也成为我国首个香椿产业示范园。
2005年,中牟县老田家香椿专业合作社成立。此后,省农科院加工所根据地方需求,结合当地香椿产业发展优势,围绕绿色无公害的生产理念,指导该地先后引进和推广了先进的栽培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安全全程追踪体系,香椿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大幅度提高,农民每亩香椿收入增加20%,每座温棚香椿(1亩)收入在1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2012年,当地香椿育苗已达1400亩、发展香椿日光温棚140个,年产香椿芽30万斤。
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指出,省农科院要积极发挥出技术和人才优势,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农村基层,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