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中国科学报:养殖污染逼出循环经济

 中国科学报》,829,第04版:综合

 

■史俊庭

绿油油的玉米田里,分布着一些白墙蓝屋顶的院子,如果不是走进院子里,很多人不会想到,这里竟然是一个个生猪养殖场。

823,《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家一行,来到全国生猪出口重点乡镇??河南省商水县固墙镇,探访了这里从养殖污染到循环经济的致富路。

标准养殖场是基础

商水县是河南省农科院“52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的五个实施县之一,固墙镇是该工程的生猪养殖项目实施基地乡。

固墙镇兽医站站长胡德林说,以前固墙镇的养殖户都是在村里养猪,不仅气味很难闻,而且猪粪便无法处理,污染严重。

为改变这一状况,固墙镇投入200万元,在河南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建起了两个养殖小区。

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主任王克领说,养殖小区内每个养殖场间距500,这样的距离有效防止了疫病的相互传播。同时,所有的养猪场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粪尿的收集和处理,减少了蚊蝇的滋生和气味扩散,同时也减少了用水量。

“目前,这里的标准化养猪场都做到了夏季能避暑降温,冬季能加温保温,有了这些基础设施,才能保证猪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只要猪不死亡,养猪就能挣钱。”王克领说。

科学化管理是手段

王克领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仔猪平均死亡率在10%左右。

“以前,我们只知道给猪进行猪瘟防疫,经常是猪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当地养殖户张青兰兴奋地说,“经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我的养殖场里仔猪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

从“521工程”在商水县实施以来,王克领和同事每个月都来到固墙镇,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免费对小区各场的猪群进行检验,指导各场进行免疫。

商水县宏源牧业种猪场老板李建国告诉记者,以前经常出现仔猪拉稀、母猪难配种和公猪精液品质低等问题。

“经过技术培训,我们掌握并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母猪配种准胎率高了,返情率低了;公猪的传染病少了。”李建国说。

采访中,养殖户纷纷表示,通过河南省农科院专家们的指导,他们认识到了防疫的重要性,对“防重于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养猪不相信科学是不行的,现在俺明白了,不是猪想死,猪都是被管理死的。”张青兰说。

和谐发展是目标

在固墙镇的养殖小区内,一个个标准化的养殖场连传统猪舍内的蚊蝇都找不到。

商水县畜牧局副局长刘运才说,这些都是固墙镇为彻底消除养殖污染,而实施的循环经济战略。

固墙镇副镇长邵国闯告诉记者,该镇将有计划地取缔污染严重并且不能治理的小养殖场。同时在改造原有两个养殖小区的基础上,再建设10个现代化的养殖小区。“我们的目标是达到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形成种养的循环经济模式。”

“我们要实现猪粪便管道排放,集中处理,通过专业机器干湿分离,干粪直接做成粒状有机肥销售,尿液及废水进入厌氧发酵系统,制成沼气,沼液用来浇蔬菜和庄稼。”邵国闯说。

固墙镇还要在养殖小区内配建蔬菜和花卉温室,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和草莓等经济作物。

胡德林说,经猪粪尿干湿分离机制成的颗粒状有机肥没有任何臭味,可以用做花草和庄稼的有机肥。“这种有机肥能卖到1280元一吨,市场需求很大,这样一来,废物都能卖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