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农技推广不再“一推了之”
□本报记者胡心洁
农机农艺融合
罗山县油菜因人工收割方式费工费时,种植面积连年减少。省农科院经作所和信阳市农科院、罗山县农科所三级科研人员协同攻关,选择优良品种,推广与之配套的轻简化栽培和收获技术,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生产,今年油菜万亩方平均亩产
专家点评(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研究员、罗山县科技副县长程泽强):现代农业如何发展?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需要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到场、下田,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良种良法配套
罗山县小麦平均单产只有300公斤左右。省农科院小麦所专家拿出最先进的国审品种郑麦9962,配合应用“四改一防”高产栽培技术,即由原来粗放的人工撒播改为精细的机械条播,由农民习惯的早播改为适期播种,由传统的大播量改为小播量,由盲目的单一施用氮肥改为测土配方施肥,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
今年夏收,示范基地的小麦平均亩产475公斤,比当地前3年平均亩增产204公斤,增幅达73%,取得了万亩连片超450公斤的突破。
专家点评(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科技接了地气,现代农业才有希望。农业科研院所不能搞“学术表演”,而应将“应用推广”作为主导和核心,把好的成果拿到示范基地试种,等专家、农民、推广部门和企业都说“好”后,这个新品种才会进行大面积推广。
培养新型经营主体
灵鼎峰天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明水,拿出他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让记者看。过了3年的转换期,合作社的3000亩茶园就可以拿到有机产品证书。
省农科院把李明水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为他们提供品种和技术的同时,帮助其树立品牌意识,助推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粮食生产领域重点扶持的子路问津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万亩有机水稻;茶产业重点扶持的灵鼎峰天然茶叶专业合作社,则开展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
专家点评(罗山县农业局副局长、研究员翟顺国):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成长过程中具有起步晚、起点低、组织松散、抗风险能力差等脆弱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迫切需要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让其带动县域农民整体科技素质的提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落脚点。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