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10月23日,第01版
直播稻『郑旱十号』颠覆我省水稻传统种植模式
种水稻像种小麦一样简单
本报讯(记者
“这意味着,一项简化的高产高效水稻生产方式,将可以在全省适宜区域扩大推广应用。”省农业厅副厅长薛豫宛说。
据介绍,水稻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全省平均单产
为突破这一瓶颈,省农科院开展了现代直播水稻技术研究,由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郑旱10号”就是该研究的重要成果,于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直播稻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育秧移栽,可以直接播种,高产高效。”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介绍,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麦茬水稻旱种技术推广,以及近年来的旱稻生产应用,此次新品种“郑旱10号”的现代直播稻作,则是在品种创新、生产条件改善等科技成果支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的技术革新。
“每亩节本增效能达300元左右!”尚寨村村民邵义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大田可节约育秧田1分地,能增收小麦50斤以上;省去育秧生产,节约农资和用工50多元;减少拔苗移栽,能节约用工150元以上……
“直播稻作种植技术适宜机械化直播,正顺应了城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侯传伟表示。
有统计表明,传统移栽,人工一天只能插1亩秧苗,插秧机一小时插秧6亩;而直播稻一小时能完成播种近20亩。
“今后,种水稻就像种小麦一样简单了。”邵义笑着说,“邻村的不少乡亲明年也准备种植直播稻呢。”
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表示,从传统的人工移栽种植到机械化种植,将为我省水稻生产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科技支撑。③11